上海中考新政策出台2021年,上海中考新政的发布一时间引起了家长们的热烈讨论,那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名额到底如何分配呢?今天小编孩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上海中考新政策名额分配的相关信息,随可圈可点网小编一起来一探究竟吧。

上海中考新政策出台2021年

从2022年开始,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以下简称“优质高中”)将拿出其招生总计划数的50%-65%来进行“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招生计划”,剩下的名额则通过高中自主招生和统一考试招生来录取学生。所谓“名额分配”,即把前述优质高中的招生名额,根据科学、均衡的分配方法,分配到上海每一所不挑生源的初中。

3月16日下午,上海市教委发布了《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实施办法》(以下简称“中招新政”)。根据新政,到2022年,上海每一所不挑生源的初中,原则上都能拿到市优质高中分配下来的名额,最大限度保证学校之间的平等。长期困扰上海中小学生家长的初中择校等问题,或将随着这一改革措施的深入推进而逐步缓解。

“如果说高考是指挥棒,那中考就是定海神针。改革后的中招,选拔性与教育性都得到了较好的照顾,甚至将教育性置于选拔性之前。”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周彬长期关注教育的“区域性掉队”问题。他告诉记者,上海此次出台的中招新政把优质高中的大多数名额分配到各区和各个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能最大限度地防止区域性掉队、学校掉队,防止出现塌方式的“教育荒地”,“我们常说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但实际上,让一个区域、一所学校掉队,比让一个孩子掉队对社会公平的伤害更大”。

优质高中一直是上海家长的“必争高地”。这样的竞争态势,甚至直接传导到了小升初阶段。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些家长又把初中分成了三六九等,那些在初中入学阶段已经掐了尖的学校,到了中招时又能获取较多的优质高中名额分配。层层传导之下,初中学校之间也拉开了差距。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注意到,这次上海公布的中招新政,意在进一步促进校际均衡发展。

比如,针对上海市委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主要是指上海民间所谓“四大名校”),新政明确要求其拿出招生计划总数的65%用于名额分配。而这65%名额中的80%,要求根据上海16个区的在校初中生人数占比分配到区;另有20%的比例以均衡、随机的原则分配给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

其余由区教育局管理的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均为“区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这些学校如何招生,决定了大多数上海普通孩子的未来选择。

根据中招新政,包括“八大金刚”(高考成绩仅次于“四大名校”)在内的区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将拿出50%-65%的招生名额用于名额分配。其中,30%分配到16个区,70%分配到“本区内每一所不挑生源的初中”,确保每个不挑生源的初中都有一个名额。

比如,一所区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招生计划数为400人,拿出60%共计240人进行名额分配,那么其中将有168人分配给本区内的初中。假设本区有100所不挑生源的初中,那么优先确保每所初中各得到1个名额,剩下的68个名额将根据这些初中当年度中招报名人数占比情况进行分配。如果一所该类高中招生计划数太少,不够所有初中分配,那么将采取均衡随机的方式决定哪所初中得到名额。

假设上海某区共有5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那么该区范围内每一所不挑生源的初中,都能至少获得5个名额分配到校计划。

“这一方面可以促使优质高中从‘抢生源’转变为‘育生源’,另一方面又能让每一所初中学校都能看到更多希望,优质高中可以引领初中办好学。”周彬说。

上海市三门中学是一所“新优质学校”,也是上海“强校工程”校之一。该校校长秦娟注意到,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将有一个“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这个分数线通常较优质高中的中考录取分数线低不少,但也确实是一条品质控制线。“假如初中校分到3个名额,最后却只有两人达线被录取,这就没有充分发挥政策红利。”秦娟说,不挑生源的初中要牢牢抓住这次生源变化、制度红利带来的机遇,因材施教,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特别是一些相对薄弱的学校,原来可能重心放在补差上,现在则须拔优、促中、补差三管齐下”。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上海市教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从起初的小学、初中“公民同招”,公办、民办学校站在同一起跑线,民办学校不再有通过提前面谈挑选学生的权利;到后来的民办小学、初中“超额摇号”;再到现在的高中招生改革,把更多的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给不挑生源的初中。上海教育的每一步,都距离教育优质均衡、教育公平更近一些。

“我们的重点是引导学校从‘选好’学生转变到‘教好’学生上来,最大可能地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引导家长更加关注家门口的学校。”上海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出台的中招新政有望对上海小升初产生更加正向的引导。

上海中考新政策名额分配

委属的上海中学、华师大二附中、复旦附中和交大附中,俗称“四校”,属于试点“探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四校政策解读

目前试点“探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项目的上海中学、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4所学校(以下简称“四校”)的名额分配计划分配到区,其中的20%(即65%×20%)仅分配到相应区的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其余的80%分配到相应区的所有学校。四校可统筹使用本部和分校的招生计划,依据各区实际报考人数、各高中学校住宿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投放计划,实现四校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招生计划覆盖到16个区。

解读: 我们以上海中学为例,假设上中该年计划招生100人,那么通过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的人数将占据计划总数的65%,也就是65人。由于四校没有区属,所以四校的名额分配并不是拿来分配到校的,而是全部“分配到区”模式。在65人里,有百分之20%也就是13个名额将分配到各区不选择生源的学校中去(主要是指公办学校),其余的52的个名额将分配到各区所有学校(包含民办学校)。

区属市重点学校解读

原文:区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50%—65%的招生计划由市和区教育行政部门分别分配到有关区和初中学校,其中的70%分配到不选择生源的每所初中学校(以下简称“名额分配到校计划”),并逐步扩大该比例;其余的30%分配到有关区(以下简称“名额分配到区计划”)。具体分配原则如下:

1.按照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凡采用对口入学(主要指户籍对口和学校对口)、摇号入学,不挑选学生的学校,均可视为不选择生源的学校。名额分配到校计划向对口入学、摇号入学、统筹入学的学生分配,学生须在毕业初中学校在籍在读3年及以上,原则上不得集中分配到个别班级。艺体特长生原则上按当年度艺体特长生中招政策执行。具体分配方案由各区教育局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制定。

2.名额分配到区计划中的90%-95%分配到外区,其余分配到本区,具体比例将根据当年城乡教育发展状况及各区实际情况,由市教委和各区教育局共同商定。

随着中考的时间越来越近,越来越多的考生感受到了中考来临前的紧迫感。

综上就是可圈可点网小编整理的全部关于上海中考新政策出台2021年和上海中考新政策名额分配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上海中考新政策的资讯请持续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