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岁的天津大学好比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
而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就是树上的一朵盛放的花
“花开十五年,姿妙色正鲜
只缘志高远,谁人复跻攀”
……
这是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的15年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2005-2020大事记
2005年
这一年的春天,以我国著名作家、画家、文化学者冯骥才先生的名字命名的文学艺术研究院,校舍正式落成。这座造型独特的水泥房子,此时看起来空空荡荡,却已装进了冯骥才先生对学术研究和教育的思考与理想。大楼落成同时,我院举办“首届北洋文化节”。活跃在中国当代文艺界的众多名家大师,不仅前来祝贺,还举办讲座,或携作品办展。
建院伊始,我院先为天津大学(北洋大学)的创始人盛宣怀塑像,把自己与历史的灵魂和根脉接通。当年还举办研讨会,尝试为正在普查与整理的中国民间美术进行学科分类。
把学院建成天津大学的人文绿地,为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培养人才、提供学术支撑。我院从此开始,执着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奋力前行。
2006年
这一年的学院,充满了艺术的美妙和惊奇。
春天,我院把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原作第一次请进中国大学,在为期16天的“意大利绘画巨匠原作展”上,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提香、丢勒等人类绘画巨匠的49件原作,吸引了十万人前来参观。
冬天,我院又接连举办一今一古两个艺术大展。“陈和陈”平面设计艺术展,陈幼林、陈栋铃这两位当代设计艺术家的作品,带着个性、创意和时代精神,闯进高校学子的视野。而“丝绸之路上的敦煌”艺术大展,则实现了一种近似疯狂的想象——把敦煌搬进学院北洋美术馆。
2007年
当代画坛大家宋雨桂携画访友,来我院办展,其雄健的画风与充满豪气而灵动的水墨,使青年学子大开眼界。展览期间,宋雨桂先生还公开演示创作过程,冯骥才先生现场解说,妙趣横生。
艺术之花绽放的同时,学术之树也抽出新枝。
9月,我院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成立,同时举办“滑县木版年画普查成果展”,展示我院抢救、普查滑县年画十个月间的全部成果。这也显现出我院与众不同的治学理念——不在象牙塔里坐而论道,要把书桌搬到田野,在思想里听得到现实的脉搏。
随后,我院又请来众多中外名校的校长、院长、学者、教授,共同探讨“人文精神与大学教育”。
2008年
对于我院,民间文化不是美丽和无机的学术对象,而是跳动着脉搏和危在旦夕的文化生命。
摄影家郑云峰为赶在长江大坝蓄水前全方位记录三峡的风貌而倾尽家财,累计拍摄图片十数万帧。这一年,我院特地为这位民间文化守望者举办“拥抱母亲河”摄影艺术展。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举世震惊。震后第七天,我院举办悼念仪式,全院师生员工默哀。随后的座谈,冯骥才先生提出留下一个废墟建立“大地震灾难博物馆”的想法。不久,他就与专家小组奔赴灾区一线,冒着余震的危险,紧急抢救羌族文化。四卷本《羌族口头遗产集成》很快得以出版,地震遗址如今也保留下来,建成了纪念馆。冯骥才先生与学者向云驹当时编写的《羌族文化读本》,至今仍是羌族孩子们必学的课本。
2009年
开年临近春节,我院举办“以画过年·天津年画史展”,以大量历史文献与收藏作品充分展示天津杨柳青和东丰台木版年画的历史。
在冯骥才先生的带领下,我院师生自建院起便参与到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与普查中,积累和形成了自己的田野方法。为优化田野方法,推进文化遗产抢救,我院举办论坛,邀请日韩两国长期从事田野调查的学者交流“田野的经验”。理论支持田野,田野也激发理论的活力。
这一年,我院还展开“中俄文学交流计划”,对中俄文化交流史进行翔实展示和深入研讨,促进两国的人文交往。
我们立足自己文化的土壤,但把视野放得宽广。
2010年
这年10月2日是天津大学(北洋大学)诞辰115周年,我院举办第二届北洋文化艺术节,主题为“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请进校园”。
正如冯骥才先生所言,中华文化的一半是灿烂多姿的民间文化。而传承人正是民间文化传承的主角,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灵魂。
这次艺术节,不仅展示各种原汁原味虎虎有生气的民间艺术,更从神州各地请来21位杰出的非遗传承人,让年轻学子在与这些“草根巨人”的接触中,亲近民间艺术,亲近我们文化的根。
2011年
这一年,我院与中国民协合作举办了一个在当代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展览——“硕果如花”2001-2011中国木版年画普查成果展。
年画是中国民间艺术的龙头。中国木版年画普查前后用时十年,投入近千人,对中国所有木版年画产地活态遗存进行全记录,并建立数据库,推动了全社会从历史与文化高度认识木版年画的价值,大部分产地被列入国家非遗名录,许多已入绝境的产地重获新生,艺人传承重续香火。
自学院建立,我院师生承担了年画普查大量工作,在抢救中不断推进对年画的学术研究,特别是为所有产地代表性传承人做的口述调查,引起学界关注。展览同时,我院还举行首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论坛,广邀多国学者,共论“年画的价值”,并召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木版年画数据库建设及口述史方法论再研究》开题论证会。
2012年
在我院院长冯骥才先生七十寿辰之际,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务院参事室、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民进中央、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天津大学、中国美协、中国民协、北京画院联合举办的“四驾马车·冯骥才的艺术人生”大型展览在北京画院举行。冯骥才先生把文学、绘画、文化遗产保护和教育,比喻成他人生的“四驾马车”。展览展示了他在这四个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做出的贡献,也呈现出一个行动的知识分子丰盈厚重的艺术人生,社会反响热烈。
这一年,我院还在俄罗斯学者李福清辞世之际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悼念这位把中国文化看得和自己的文化一样重要,倾尽一生研究、挖掘和弘扬的汉学家,总结他的学术成就,以唤起一种传承。
2013年
国家、民族乃至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昨天走到今天,都带着历史和传统,并有意或无意地从中选择生活。然而,大批传统村落正在瓦解,许多传统文化也渐行渐远。什么是传统?它有什么价值?在我们的生活中应该是什么位置?这些问题正是我院在这一年里集中关注的。
6月,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在我院揭牌成立,同时召开研讨会。10月,我院又召开“当代社会中的传统生活”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时举办“天津皇会文化展”,将学术研讨与国家非遗天津皇会紧密联系在一起。12月,《中国唐卡文化档案》项目论证会暨全国各卷主编联席会也在我院召开,对中国唐卡的普查和建档由此开始。
我们关注传统,因为传统不仅代表过去,更应代表未来。
2014年
冯骥才先生认为,传统村落是最大的文化遗产,数千年中华文明最久远绵长的根、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的DNA,深深扎根在村落里。然而随着时代转型,大量村落及其承载的优秀文化飞速瓦解。为此,他在2011年向温家宝总理进言,呼吁紧急保护古村落。2012年,国家启动中国传统村落的调查。我院也投入到这一时代的使命中。
2014年,我院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举行一系列专家会议,对全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进行项目论证,制定了一整套科学的调查标准,印制了《中国传统村落里当调查田野手册》。6月10日受住建部委托,中国民协、中国摄协、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共同组织的“留住乡愁——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项目在京启动。
2015年
在天津大学(北洋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我院迎来10周年院庆,以一系列人文活动、展览和学术研讨,庆祝学院的生日。
“十年磨一剑”成果展呈现我院十年风雨历程,以及种种思考、追求、努力及收获。纪念会云集海内外文艺界、学术界的名家大家,为学院送上祝福。我们竖立起诗人徐志摩的铜像,用诗歌和音乐迎接诗人“回到母校”。“年画与年文化”第二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会议和“缤纷的话题”学术交流会海外专场,为院庆增添学术的分量。“水墨诗文”冯骥才文学绘画作品展和馆藏中国木版年画珍品展,让所有来宾都沉浸在艺术的绚烂境界中。
我院还在这一年成立中国传承人口述史研究所,并举行研讨会,在以往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传承人口述史的理论体系。
十年走来,我院已经有自己开创的明确的学术方向及优势,有大量扎实的学术成果,有国内外广泛的学术联系与合作,有自己独特的气质与外貌。
2016年
我院先后在浙江慈溪与河北保定举办“中国传统村落保护(鸣鹤)国际高峰论坛”,以及“何去何从·中国传统村落国际高峰论坛”暨“为每一个传统村落留下家底——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范本摄影展”。冯骥才先生提出,传统村落面临空巢化、全民旅游化、村民自身对于村庄及传统的冷漠等问题,并趋向十大雷同。他疾呼人们重新思考为什么要保护传统村落,究竟什么是乡愁。
对中国木版年画持续不断的抢救、挖掘、整理、立档和研究,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和现实改变,一批以70后、80后为主的新生代传承人已悄然出现。我院把他们请来,举办“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暨“年画新力量: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新生代作品展”,展现木版年画在当代传承的新态势,探讨传承的新问题。
我院还在这一年成立学术委员会,聘请国内文学、遗产等各领域的顶尖专家,为我院学术整体发展战略出谋划策。
2017年
春节过后, 2016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弗雷泽·斯托达特爵士来到我院,与冯骥才先生展开跨界对话。两人都认为,科学与艺术重逢的山顶,就在人的身上,二者双翼齐飞,社会文明才会进步。
其实,科学与艺术的重逢,正体现在冯骥才先生的身上。他的文学成就巨大,他的绘画独树一帜,他在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和学术研究方面也做出意义重大的贡献。对他的成就、经验、理论和思想进行总结,有助于推动中国当代文学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这也是我院召开“为未来记录历史——冯骥才文学与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讨会的缘由所在。
这一年,我院发布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成果——国内第一部《传承人口述史方法论研究》,并请来中国口述史学界的“半壁江山”,为传承人口述史这个的新学科方向添砖加瓦。
我院年画中心在意大利举办“中国木版年画海外巡展”,向海外传播中国年画和年文化。村落中心则在新校区郑东图书馆举办了“乡土精神:为每一个传统村落留下家底——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示范展”。
我院跳龙门乡土艺术博物馆,也在这一年面向天大师生正式开馆。
2018年
学术研究对于我院来说从来不是在象牙塔里纸上谈兵,而是不断回到田野、回到传承人的身边,发现新的问题。
暮春,冯骥才先生带领我院村落中心参加“中国民族文化旅游暨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研讨会,在考察中发现诸多严峻问题。他疾呼,传统村落不是取款机,而是压在背上的大石头,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攸关其文化的存亡。年底,冯骥才先生又带领我院年画中心到杨柳青探访“缸鱼年画”传承人王学勤。
9月,我院与河西学院文学院等单位在甘肃张掖联合举办“冯骥才非虚构文学研讨会”,对“非虚构”这个新的概念和冯骥才先生在非虚构文学上的实践与思考进行研讨。10月,我院又举办传承人“释义”研讨会,呼吁学界重新思考传承人的概念、价值、功能、认定标准和管理方式,帮助政府科学地保证文化的传承。
此外,我院还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举办系列活动,启动“皇会最后的记忆”口述史调查,并隆重推出“大树讲坛”。
2019年
这是我院格外忙碌而丰盛的一年。
我院接连举办三个重要的学术会议。5月的“冰河·凌汛·激流·漩涡——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把冯骥才先生作为社会转型期一代知识分子的特征人物,对其文学写作、艺术创作和文化遗产保护思想进行深入的研究。9月的乡关何处·传统村落“空心化”问题及其对策国际学术研讨会,为面临“空心化”问题的传统村落研究实际、有效、可行的对策。10月的第三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会议,则以“年画世界的学术构建”为主题,向学界提出要为每一项重要的民间文化遗产建立科学的理论体系。
我院继续秉持把书桌搬到田野的理念,对村落和传承人进行考察,主动参加、记录民间自发的皇会活动;还进一步敞开胸怀,面向全校举办首届“红叶季”、“以画过年2020·年画与年文化”特展多个通识教育活动和展览。
文学研究室在意大利参加春节活动并进行讲座,冯骥才先生则亲赴泰国参加出席“庆祝泰中艺术家联合会成⽴立二十周年盛典”,促进两国的文化艺术交流。我院走出去的步伐进一步加大。
2020年
春节还未过去,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便席卷全球。上半年,我院师生以居家科研、线上教学为主,应届硕士、博士毕业生皆以线上答辩的方式,顺利完成学业。
随着疫情在我国逐渐消退,学院在严格防控的基础上,各项工作开始恢复正常。6月初,我院成立通识教育工作室,通识教育将是我院今后主要的工作之一。我院村落中心承接住建部村镇建设司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项目,也于6月召开“中国传统村落遗产档案的制作规范研究”开题会,未来将以清单化方式帮助国家建立一套规范、科学、系统且可持续的中国传统村落遗产档案。
我院筹备已久的“冯骥才学院博物馆”也顺利推进建设项目,并全面启动策展工作。
十五年,我院已经在天津大学的腹地长成一棵茁壮的大树,并开出繁盛的花。这棵大树风华正茂,生机盎然,未来还将开出更美的花朵,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 tianda1895 -
内容来源/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责任编辑 / 张宏玉
底图设计 / 王奕欣
审核 / 王鑫 刘洋
「 天 津 大 学 新 媒 体 中 心 」
投稿 & 加入我们 tjunmc2019@163.com
中国有哪些大学是人文气息浓厚,学术氛围自由的
有以下几所:第一所,厦门大学;说起国内最美大学,厦门大学一定能算上一个;厦门大学临海而建,背靠青山面朝大海,这里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厦门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211、 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厦门大学由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于1921年,是中国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国内最早招收研究生的院校之一;厦门大学的建筑风格以闽南式与西式巧妙结合,非常的有特色,呈现出浪漫的氛围和人文之美;其中群贤楼、建南楼、芙蓉楼等早期建筑,已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厦大风景非常的优美,毗邻著名的南普陀寺,而校门之外就是碧蓝的大海,由于这里的景色太美了,因此又有“南方之强”、“中国最美大学”的美誉。
第二所,武汉大学;武汉大学是东湖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坐拥珞珈山,环绕东湖水,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之一”,特别是在樱花绽放的时候,非常的美丽动人,每年的3月,吸引了很多人慕名来武汉大学观赏樱花;武汉大学的创建史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后历经方言学堂、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国立武昌师范大学、国立武昌大学、国立第二中山大学等时期,于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武汉大学不仅有着美丽的樱花,这里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有不一样的风采,100多年历史底蕴的文化传播地,被中西合璧的建筑所包围,即典雅又壮观;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色相结合,被誉为“近现代中国大学校园建筑的佳作与典范”,有时间一定不要错过武汉大学的景色。
第三所,苏州大学;很多朋友可能会想不到,苏州大学也在国内5大最美大学之列;那么我就跟大家好好分享下这所大学的最美之处;苏州大学坐落在历史名城苏州,前身是1900年创办的东吴大学,它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苏州大学有天赐庄、独墅湖、阳澄湖、未来4个校区,占地面积4586亩;这里人杰地灵,有钟楼、红楼、图书馆"孙堂"、方塔文星阁、科学馆"葛堂"、司马德体育馆等大量欧式风格建筑,这些建筑或欧洲古典式,或仿中世纪城堡式,或美国教堂式,典雅优美充满迷人的魅力。
第四所,复旦大学;复旦大学是上海地区非常有名的一所大学,办学历史也很悠久,学校前身是1905年创办的复旦公学,是我国最早由民间自主创办的高等学校之一;复旦大学内著名的校园景观有燕园、曦园,这两处校园园林绿树浓荫,溪流潺潺,花木绿植生机盎然;除了美丽的景观之外,复旦校门、相辉堂、复旦诗魂、校史馆等,都是十分吸引人的校园景观。
第五所,中山大学;中山大学是广东省实力非常强悍的一所大学,1924年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近百年的办学历史;是国家985、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中山大学的美在于精致、典雅和历史感,低调、不张扬,内敛之下还透着一丝霸气;中山大学现在有四个校区,各个校区树木茂盛,绿草如茵,景色秀丽,春天的中山大学还是观赏杜鹃的好地方; 其著名的校园景点有小礼堂、孙中山纪念铜像、黑石屋、惺亭、永芳堂等;初到中山大学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书香味十足;而中山大学内的建筑也是一大特色,19世纪的红色洋楼建筑,古朴中显示出悠远,中西结合风格多样,非常的有特色
有「全国最美大学」之称的厦门大学有哪些必去的打卡之地?
作为喜欢在校园里边瞎逛游的大一同学,来答一波!!
记得我第一次来厦大的时候,就被她的颜值所征服。
过了半年,每天走在校园里边,仍然要感叹:真的好好看哦!
颂恩楼和他的伙伴
颂恩楼其实还有一个小名不告诉你,是嘉庚三(我也是最近才知道),颂恩楼和他的伙伴包括嘉庚一二三四五五个兄弟,颂恩楼在最中间,是厦大的地标式建筑,也是这五兄弟里边的主楼。不管你从西村校门进还是白城校门进,都得经过他,因为他通往众多游客心向往之的芙蓉隧道。
来这里可以看看湖边风景,吹吹微风,然后就可以到下一站
芙蓉湖!
走左边还是走右边呢?右边是大名鼎鼎的芙蓉一宿舍,一个宿舍里出了三个院士,而且有久远的历史,红砖黑纹,精巧的飞檐,详情可看“住在文物里是什么感受?”左边有一个小岛,而且可以隔湖观看对面的科艺楼。唉,太难选了,成年人我全要!
过了芙蓉湖又面临一个路口,左边通往芙蓉隧道,右边通往白城沙滩,建议先去芙蓉隧道,但是别走太远,因为隧道通往遥远的海韵。如果你有体力,隧道口有一条通往情人谷的路,你可以爬上去看看,随性走走就可以返回从白城校门出去看海。
上弦场和建南大会堂也是一定要去的,相信我,太美了!
图片侵删
其实,在厦大里行走,并没有什么一定要打卡的地方,你只需要静静地感受她的美,回忆自己的青春岁月,就足够美好,也许在不经意间能发现令你感动的瞬间!下图为几张自己的随手拍~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天大最美学院的15年!树寿百廿五,花开十五年!,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排行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