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党的二十大擘画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2023年

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全国两会前夕

新华社记者采访

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

大家从十个维度

展望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前景

从十个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前景

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漫漫征程中,新时代十年绘就浓墨重彩的篇章,“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2022年,党的二十大擘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抓好开局之年的工作。

全国两会前夕,新华社记者采访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大家从十个维度展望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前景。

品质中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正值耕耘时节,神州大地正播撒高质量发展的新“种子”——

广东将推进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山东强调绿色低碳、节约集约;吉林计划今年培育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300多家;重庆提出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支持“首店经济”“首发经济”发展……

“现代化的中国,必然是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必然是高品质的中国。努力做到稳增长与提质量并重,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才能不断筑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基础,夯实民族复兴的物质技术基础。”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韩保江委员说。

最近,一名居住美国的博主在社交媒体感叹:十几年前家里的“中国制造”大多是衣服鞋帽,而现在是无人机和智能电视等。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个体感受变化的背后,是中国发展由“量”向“质”的嬗变。

“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再到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始终锚定“高质量发展”,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之举。

“高质量发展就是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同时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辽宁大学校长余淼杰代表说。

新征程上,中国在高质量发展中书写现代化建设的新篇——

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水平在世界主要国家排名中提升到第12位,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设备生产规模居世界第一,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增长极加快崛起……

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一个个关键处落子、彼此连接成势,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布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广阔空间。

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委员说,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人心所向,是时代所需,是大势所趋!

创新中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是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需要。

最近热映的电影《流浪地球2》,既展现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也带给观众强烈的真实感。片中的量子计算机、外骨骼机器人等许多科技产品,都是基于现有技术进行合理想象的产物。

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感慨,是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让“科幻”离我们更近。

天宫、蛟龙、北斗、天眼、墨子、大飞机……新时代以来,中国科技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开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

浩瀚太空,中国空间站已正式开启长期有人驻留模式。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正式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每年将发射2艘载人飞船、1至2艘货运飞船。

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预计2027年前后完成首飞;2030年左右实施“觅音计划”,探测太阳系外是否有适宜人类居住的行星;预计2045年进出空间和空间运输的方式将出现颠覆性变革……

“逐梦太空的成就,见证着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奋进足迹,也折射出创新中国的澎湃动能。”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小军委员说,科技赋能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标志,科技创新成为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动力。

在承载千年大计的“未来之城”雄安,现实中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同时,“云上雄安”也在同步拔节生长;

在南京紫金山实验室,科研人员围绕6G关键技术集中攻关,不久前创下了6G传输速率全球最高纪录;

远程医疗、智慧物流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无人工厂”24小时不间断生产,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国制造”、产业规模已破万亿元……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这是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距离现在不过十余载。

新征程上,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把握人才第一资源,一系列举措已经或即将铺开——

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十四五”期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全方位为科研人员松绑,拓展科研管理“绿色通道”;《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出炉……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才能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30年来专注于铁路钢轨研发的攀钢集团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邹明代表说,要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把科技创新这一“最大变量”转变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增量”。

活力中国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展望新征程时提出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报告强调“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

受益于河长制推行,村口的绿水青山换新颜;进博会、消博会举办,餐桌上有了更多进口美食;将更多医疗机构纳入医联体,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普通人身边具体而细微的变化,彰显深化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印证了‘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95后”产业工人邹彬代表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

“数据二十条”发布,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迈出重要一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正式实施……改革向深度挺进,激活资本、数据等要素,正打开经济活力“新阀门”。

新型城镇化建设敲定“十四五”施工图,提出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十四五”时期要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改革有“温度”,社会有活力。

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新一轮改革蓄势待发;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改革广度继续拓展,助力市场主体“青山常在、生机盎然”。

目前,我国市场主体总量已达1.7亿户。

“市场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预期和信心问题,不仅事关当前经济,更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要通过深化改革破除制度壁垒,把‘两个毫不动摇’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全国政协委员张连起表示。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龚六堂委员表示,无论从供给侧来看,还是从需求侧来讲,我国都具有显著而独特的优势条件。只要不断将改革推向深入,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就一定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的活力和动力。

畅通中国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基础设施“硬联通”、制度规则“软联通”,促进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是畅通中国。

俯瞰神州大地,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航空航海通达全球,综合交通网突破600万公里。

2023年1月,伶仃洋,串联珠江东西两岸的世界级跨海工程——深中通道,完成最后一节海底隧道沉管主体浇筑。由32节海底沉管组成的海底隧道,长约6.8公里。

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深中通道,全长24公里,将于明年建成通车。深圳与中山的车程,将从现在的2小时缩减为约20分钟。

不只南海之滨跨海通道建设繁忙。今年以来,全国各地重大交通项目建设马不停蹄——华北平原,高速公路加快成网;雪域高原,川藏铁路不断延伸……

到2025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能力利用率显著提高,实体线网里程达到26万公里左右;到2030年,主骨架基本建成,实体线网里程达到28万公里左右;到2035年,主骨架全面建成,为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奠定基础。

届时,我们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将基本实现。“怒江大峡谷沿岸多个县目前已建成美丽公路。我们交通人一定会全力以赴,为建成交通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云南交投集团怒江美丽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马健代表说。

我们的交通工具会更聪明。长期致力于交通研究的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钟章队委员说,我国铁路在智能建造等方面走在前列,也在服务智慧出行、智慧平台建设领域加快探索。到2035年我国的智能列车、智能网联汽车等技术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我们的快递包裹将跑得更快。“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将基本实现。

今日神州,前所未有的“四横三纵”的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正在勾勒;建成全球电压等级最高、装机规模最大、资源配置能力最强的特大型电网;5G网络加快规模化部署,前瞻布局6G网络技术储备……

畅通中国,四通八达,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美丽中国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十四届全国政协新设置了“环境资源界”这一界别,这是全国政协界别30年来的一次重大调整。来自中国气象局的张兴赢委员正是其中一员。

“此次界别调整是应时之举、应有之义。”张兴赢委员说,处理好人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是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一道必答题。

10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中国探索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2022年底,金沙江下游,总装机规模列世界第二的白鹤滩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长江干流上的6座巨型梯级水电站“连珠成串”,构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

中国传统“一煤独大”的能源结构正在改变。祖国西北部,成千上万块光伏板逐日追光;辽阔海面上,大风车耸立于碧海蓝天间化风为电……

改变的,不只是能源。

2022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率为86.5%,重污染天数比率首次下降到1%以内,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两年前,云南一群亚洲象的北上及返回之旅,吸引全球网民在线“围观”,让世界看到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成果。曾经“濒危”的大熊猫降为“易危”等级,“吉祥鸟”朱鹮初步摆脱灭绝的紧迫风险,“微笑天使”长江江豚追逐嬉戏……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余国东是一名“老”委员了。他说,随着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幸福感越来越强,他正在关注如何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高质量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等,瞄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课题。

展望未来,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我们的家园必定愈发美丽可爱。

人们享受更多蓝天白云、清水绿岸、田园风光。到2025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10%,地表水Ⅰ-Ⅲ类水体比例达到85%,重污染天气、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人们的生产、生活将更加绿色、更可持续。“十四五”末,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

人与自然的关系将更加和谐。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湿地保护率达到55%。到2035年,将基本建成全世界保护规模最大、保护生态类型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惠及面最广的国家公园体系。

美丽中国的画卷,正在我们手中描绘。

共富中国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23年初,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的一组数据引人关注:

2022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65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2年的2.37下降到2022年的1.9。十年间,全国的这一数字从2.88下降到2.45。

“城乡居民收入比倍差越小,城乡贫富差距越小。零点几个百分点的微差别,见证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大变化。”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曲永义委员说。

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不只是“富裕”,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即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今天的中国已站上新的起点: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5万元,10年间翻番。

迈向共富中国,一个更美好的图景正在不断展现——

收入再上新台阶。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更多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技能型劳动者、农民工收入得到提升;中等收入群体在未来15年超过8亿。

人的发展更全面。到2025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将提高到11.3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将提升至95%;到2035年,养老、健康服务产业进一步扩大,更多数字化、智能化图书馆、博物馆将丰富人们生活。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用大篇幅部署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多乡村发展有望迎来新模样。

“我眼中的未来乡村,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也和谐。乡村处处是美景,还可以‘点绿成金’。”浙江省安吉县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代表说,这也是余村努力的方向。

距余村200多公里的浙江省淳安县下姜村,先富起来的“小下姜”正带领周边20多个村子组成的“大下姜”一起努力,共同奔向美好生活。

圆梦共同富裕,需要每个人的勤劳付出。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你我勠力同心,一起拼搏,共富中国一定能早日实现!

文明中国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

近日,传承中华文明的两项工程,迎来“关键时刻”:

——北京西北五环外,故宫博物院北院区破土动工,预计2025年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时全面建成,成为集文物展示、修复、保存和文化传播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博物馆。

——《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2022年—2035年)》实施,首次明确北京中轴线遗产区、缓冲区具体范围边界,标志着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都海江委员说,故宫北院的建设将“更好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多位代表委员表示,重大文化工程既守护中华文脉,传承灿烂的中华文明,也将镌刻中国式现代化的辉煌。

今日中国,传承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良渚、殷墟等遗址考古取得重要进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成果丰硕;

中国国家版本馆开馆等重大文化工程护文明之火种,传永续之文脉;

从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召开到“时代楷模”不断涌现,文明之光点亮群众生活,引领时代风尚。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思想的引领、文化的滋养、精神的支撑。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理论相结合,必将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推动中华文化实现更加繁荣的发展。

新征程上文化建设步履坚实。“到2025年银幕总数超过10万块”“各艺术门类创作活跃,精品迭出,逐步实现从高原到高峰的跨越”……中国人将享受更加充实、更为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中国文保机构与多国开展古迹保护修复合作;中国原创电影日益受到外国观众欢迎……中华文明不断走向世界,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安全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党的二十大报告设置专章,部署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将是一个安全的中国。

粮稳天下安。2022年,面对疫情、灾情等多重挑战,我国粮食生产再夺丰收,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一系列“硬指标”,要求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代表表示,我国人多地少,粮食增产难度大,保障粮食安全要切实落实“两藏”战略。

藏粮于地。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加强黑土地保护和坡耕地综合治理。

藏粮于技。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聚焦提高单产,向科技要产量、要产能。

能源被喻为工业的粮食。中广核集团董事长杨长利委员说,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要更加重视。

向高处攀登——海拔4600米,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电站柯拉光伏电站火热建设;

向深海进军——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二期工程,向5000米的海底挺进;

向自立自强迈进——广东惠州,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的核电机组进入设备安装高峰期……

一项项重大工程项目不断夯实能源安全基础,为现代化建设加“油”、打“气”、充“电”。

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我国持续推进锻长板补短板、稳定工业生产、优化产业布局等工作。

安全,更是每个人实打实的感受。

我国新冠死亡率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群众安全感提升至98.62%;长期处于全球命案发案率最低国家行列……

拥有长期安全稳定发展环境的中国,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在推进现代化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开放中国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累计开行1410列——2023年首月,被称为“钢铁驼队”的中欧班列实现“加速跑”,实现连续33个月单月开行千列以上,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新动能。

让东非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让马尔代夫有了第一座跨海大桥……即将迎来10周年的“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推进现代化进程的鲜明标识。

在德勤中国主席蒋颖委员看来,“一带一路”倡议让全球更广阔地区间实现互联互通,造福了更多国家人民,中国全面实现现代化将让世界受益匪浅。

今日之中国,与世界深度融合——

1分钟,价值约8000万元的货物在中国与世界间吞吐;

1小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约1.12亿元;

1天,价值约33.77亿元的外商投资流入中国……

今日之中国,以更开放胸怀拥抱世界——

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正式实施,外资准入门槛进一步降低,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向世界展示开放诚意;

打造消博会、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等国家级“展会矩阵”,与世界分享共赢机遇;

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19个自贸协定,自贸伙伴覆盖多个大洲,深度融入国际市场……

未来的中国,也是世界的中国。

扩大更多优质产品进口;更多中高端制造和现代服务业向外资敞开大门;拓展和深化中外联合科研;破解世界难题中将听到更多中国声音和智慧……

“高水平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权衡代表说,上海举办进博会的外溢效应证明,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既为自身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为世界带来更多合作共赢机遇。

“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为中国未来发展开启众多全新可能性,也将为世界提供新理念、新思维和新目标。”英国著名学者、中国问题专家马丁·雅克说。

奋斗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

开年以来,从南到北的春耕备耕忙,重大工程开工建设,工厂开足马力生产,快递物流加速“奔跑”……各行各业“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作风,正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各项工作应有的样子。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

多位代表委员表示,我们既要稳增长,又要推进绿色转型。我们在一些优势产业领先,但在关系安全发展的一些领域还有短板亟待补齐。这些挑战必须通过接续奋斗解决。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许多未知领域需要在探索奋斗中实现赶超。

从青年人的样子,可以看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样子。

“嫦娥”探月、“天问”探火……逐梦九天的背后,有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年轻人托举“神舟”、牵引“玉兔”、驾驶“祝融”,心有苍穹,目尽星河;

数百万青年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注入新力量;

杨倩、苏翊鸣、吴易昺……越来越多“95后”“00后”走上世界舞台,展现中国年轻人的奋斗模样……

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挥洒奋斗,将个人的“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大蓝图”,为国家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也必将让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如期实现!

2023年全国两会即将启幕。这次盛会将通过法定程序,将党的主张转化为国家意志,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转化为开局之年的具体奋斗目标。

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

来源:新华社

哪四个维度出发勾勒了建设数字中国的宏伟蓝图

在推动数字产业化和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上下功夫。近年来,一些地方已培育了不少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在消费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领域体现出了突出优势,但在核心技术的突破、前沿技术领域的创新与发展、高端制造产业的升级等方面,尚有一些短板需要补齐。因此,应进一步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在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同时,要通过优化市场环境、强化政策引导等,帮助传统产业完成数字化转型。在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可通过搭建数字化转型共性支撑平台、提供发展模式参考等,为企业提供一定支持。

中国的纬度是多少?

中国经度范围是73°33′E至135°05′E;纬度范围是3°51′N至53°33′N。

1、经度范围:73°33′E至135°05′E。

2、纬度范围:3°51′N至53°33′N。

3、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乌苏里浅滩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33′47〃N)。

4、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立地暗沙(3°51′N,112°16′E)(在曾母暗沙西南约15海里)。

5、最东端在黑龙江省黑瞎子岛(48°27′N,135°05′E)。

6、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约在中、塔、吉三国边界交点西南方约25公里处,那里有一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峰。(39°15′N、73°33′E)。

地域:

我国地域宽广,东西横跨近三个时区,南北有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适合多种农作物耕作,既有多样性,又有互补性。西高东低四千多米的落差,使高原丰富的雪水,向东形成了滋润大地的河流,黄河、长江、怒江、澜沧江等。

思维的五个维度,你处于什么样的维度,就看到什么样的世界(二)

前面讲到一维、二维世界的人看不清世界的全貌,无法从整体去看问题。但是,人有这样一种能力,就是在想象中构建一个完美的世界,即使与现实相差巨大,仍然会扭曲现实以符合想象,非常执着。

这样,你做每一件事都是在照镜子,只能看到自己。你穿梭在人潮汹涌的大都市,周围都是人人人,你以为你看到了他们,实际上看到的只是你自己,你有很多亲戚朋友,但是你时常感到孤独,因为你看到的也只有你自己。有些直男追女孩用尽各种方法,女孩没感动,却把自己感动坏了,因为直男看不到女孩,看到的只是自己。
由于不自知,一、二维人的人生很容易陷入负向的无限循环。这种负向的循环,有人称为低水平重复陷阱。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我这里歪一下理,人是完全可以多次掉进同一条河的。你每天都在变老,也每天都在面对老问题。比如情绪控制不住,夫妻吵不完的架,培养孩子基本靠吼,经常挨领导批评……
有些人可能发现自己的人生没什么改变,那么,读书吧!不是说开卷有益嘛!也许读书让人找到出路。实际上你读书仍然是在照镜子,你只看到自己希望看到的东西。也就是说,如果你自身的思想是正向的架构,那么你从书中得到的是正向的东西,书就是你进步的阶梯,你读书增长了智慧,越来越强。如果你大部分时间是负向的,读书读得越多,对你来说,很有可能是灾难。因为,书只要写出来就已经定型,你怎么解读都可以,就看你的思维方向是正向还是负向,读出正向,往上升,读出负向,往下沉。

比如说,你读 历史 的时候,一定会读到一次次的战争和杀戮,掩卷沉思的你可能会思考人活着的意义,人类总是这么自相残杀,已经没有救了!你要是有灭霸的能力,恐怕也会有灭霸的想法,弹个响指毁灭一半的地球人,甚至毁灭世界。但是,我们换一种正向的解读,是的,这世界上时至今日都有战争和残忍的事情发生,但是也有更多的善和德,否则这个世界就发展不起来。我们要做的是,怎么样做才可以避免重蹈覆辙,做什么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我们读史不就是这个目的吗?
一个人的二维升到三维相当于一次认知革命,很难,但是不是说做不到。读好书是一种好方法,但是要做到知行合一,也就是一定要在人际中去实践,这时你可能会慢慢具备自我认知的能力,实现维度的自我提升。另外一种方法非常重要,但是经常被人忽略,就是有高维度的人提升你,可能比你读书实践更快更有效。比如说吧,三国中的刘备,虽然有关羽、张飞、赵云护体,十几年来却被人打的东逃西窜,狼狈不堪,一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水镜先生一句话,你没有人才啊!让刘备茅塞顿开。刘备对人才的认知维度跟幼儿园小朋友差不多,但是经过水镜先生点拨和接下来的引导,维度一下子就上来了。

维度是方向。理论上,人们都会往正向走,但是现实生活中走的却是两个方向,正向和负向。前面讲了,负向的世界不断循环往复,最终恶化,因为,没有什么不变的。而往正向走的人,将打破这个循环,走入另一个世界,三维的世界。

现实照进想象,打破了执念的镜子。
三维开始变得不一样。三维世界的人已经能够平视这个世界。他们真正睁眼看到了世界,这个世界就是人的世界。他们看到了形形色色与自己不同的人,也或多或少已经开始了解,世界对我来说是完完全全的,我对世界来说是渺小的。

平面的二维加上一个深度就是三维,这个深度维度就是思想,在这里我们可以把三维世界中的思维称为立体思维。
立体思维第一要务就是对自己有准确的认知。

认为“我知道”的人并不一定真正知道,却以为自己知道,现实照不进想象,这就是二维的人很难上升到三维的根本原因。只有“我知道我自己知道,我知道自己不知道”,才算是真正上升到三维,西方人总结了这种能力叫元认知能力。

这种对自我的认知能力一点都不稀奇,我们中国人已经用了两三千年,只是没有人用“元认知”这个词而已。知人自知,每个读书人必修,是修身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老子说,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孔子讲,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都是要求我们对自我要有足够的认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拿我们的情绪来说,有人骂你是猪,你生气是一回事,你知道你在生气就完全不同。“我生气”表明你的情绪受到别人的影响,是一触即发,别人一按就跳,一按就跳,就像前面讲的一样,你的模式会无限循环下去,你的世界完全被别人掌控。但是,“我知道我在生气”掌控力在你自己,循环就被打破。你就像分成了两个你,一个在生气,一个在空中观察。在空中的你会指导生气的你,是继续生气,还是骂回去,还是微笑面对对方说,你希望我是猪还是不希望我是猪呢?这些都在瞬间完成。

这里,有些人可能会意识到,思想的深度从哪里来的?是从与别人的互动中来的。
在与别人的互动中,你会不断反思,总结,实践,再反思,再总结,再实践,这时的你可能会打破你的负向循环,进入正向上升阶段。这个时候,你看人、看自己会变得全向,而不只是负向,你了解到自己的情绪,自己思维上的局限性,能力的边界,你会尝试着与别人共同做事。

处于三维的人,已经到了人生的关键点。

如果前两个维度发展很好,努力一下,就能往前进一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进入四维乃至五维,思维到达极度开阔的状态,你想想看,由于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不再有情绪困扰,不再有认知的限制,思想能不自由吗?但是前面两个维度的基础没有打好的话,最多只能停留在三维,也就是对自己的认识还不错,能把自己变得强大,甚至万人景仰,但是很难把周围的人和整个组织都变得强大起来。只有当你对自己、对其他人有足够的认识,并且懂得怎样与人连接,你才能真正有效地跟其他人建立连接,进入更高维度,构建一个“我们”,四维的世界。
四维世界的基础是连接与思想架构,这些都与人有关。要知道,一个人的价值,一定体现在 社会 中。即使是天才,也只有为人类 社会 做贡献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每个人都是既为自己,也为别人而活,这是一个朴素又容易被人忽略的事实。那些为天下苍生谋福利、擅长连接和架构思想的人,才有真正的大格局,才能进入更大的世界。

三维世界的人,正在努力突破当中。

一维、二维、三维世界的人构成了这世界上的大多数,在红尘中翻滚。

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拥有十个维度?还有六个维度到底在哪里?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表明,我们生活在四维时空里,其中包括三维空间维度还有时间维度,两者一起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四维世界。

那么,现实世界真的只有四个维度吗?还有没有其他维度的存在呢?比如说多维度空间?

一直以来,多维度空间一直是科学家们热衷于研究的领域,更是科学爱好者讨论的话题,但总体来看,关于多维度空间的概念,基本上都停留在科幻想象阶段,很难有严谨的实验加以证明。

不过一种前沿理论,弦理论看起来让我们大开眼界。

弦理论表明,我们生活的世界并不只有四个维度,还有额外维度的存在,那么这些额外维度到底在哪里呢?

科学家们告诉我们,额外的维度卷曲在非常微小的量子世界里,由于这些维度极其微小,我们很难直接观察到它们的存在,但这些额外维度存在于宇宙的每个角落。

多维度空间是弦理论的核心思想。按照弦理论的数学推导过程,除了我们熟知的四个维度之外,还有其他六个维度,这样加起来就有多达十个维度。

那么如此微小的卷曲的多维度对我们的生活有任何影响吗?

弦理论强调,维度的形状很重要。如果我们能够把自己缩小,进入弦理论强调的非常微小的多维度结构里,就能很清楚看到那么多维度空间是如何扭曲交织在一起的,甚至能观察到弦,弦理论概念里的基本单元是如何振荡的,这可能带领人类揭开宇宙的一个终极奥秘。

我们都知道,大自然中有四种基本作用力,这四种力几乎完美地组合起来,然后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美好世界。

但你知道吗?这四种基本作用力的任何微小变化都会带来千差万别的后果。比如说,如果电磁力稍微变大,原子之间的斥力也就会变大,然后恒星产生核聚变的“核熔炉”就会彻底分裂,当然恒星也就不会出现,没有恒星自然就没有了一切。

问题来了:大自然为何能如此精确地操控四种基本作用力呢?

或许答案就藏在弦理论强调的额外维度里。弦理论强调,卷曲的微小的六维形体形成一条振动的弦,弦振动方式的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基本粒子,比如说有的弦振动会产生光子,而其他的弦振动会产生电子或者夸克等基本粒子。

非常微小的额外维度的形状或许决定了大自然的恒定状态!

上世纪八十年代,弦理论发展非常迅速。不过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小的问题,因为弦理论发展出了很多不同的版本,每个版本看起来都很有道理,有的版本甚至强调大自然拥有多达26个维度!

但我们都知道正确的版本只有一个,大自然不可能有多个版本去描述。那么到底哪个版本才是正确的呢?这个问题让科学家很苦恼。

同时,弦理论还有一个致命“弱点”,该理论更多的仍旧停留在理论物理和数学模型上,目前很难有严谨的证明加以支撑。不少科学家也因此放弃了弦理论的研究。

但无论如何,在没有找到最终的“宇宙至理”之前,科学家们仍旧不会放弃弦理论,任何理论的出现一开始都会饱受质疑,经过不断的验证才能得到大家的最终认可!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十个维度看中国,绝美!,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排行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