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坛授华识,半寸素笔解疑章。作为我国教育领域中唯一的一项国家级奖励——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衡量高校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科评估和"双一流"评选的重要参考。
今年9月,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正式开启。截止目前,已有27个省(市、自治区)公示了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拟推荐名单,涉及500多所高校,全国各大高校均在摩拳擦掌,向“最高奖”冲击!
33年,53所高校摘特等!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每4年评选一次,奖项分为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其中,特等奖一般每届仅授予2项成果,竞争异常激烈,且需报经国务院批准,代表我国高校教育教学的最高水平,其斩获难度不亚于国家“三大奖”。
自1989年首次设立至今已评选八届,经高绩(ID:gidata)统计,从第一届(1989年)至第八届(2018年),全国共有53所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斩获68项高等教育特等奖。其中,清华大学雄踞首位,斩获数量高达5项;其次是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和四川大学均获得3项;兰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新疆大学均获得2项;剩余45所高校各斩获1项。
值得一提的是,有14所非“双一流”高校各获特等奖1项,如渤海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黑龙江大学、湖南科技学院、山东农业大学等,同样表现不俗。
第一完成人,院士占一半!
在打造高质量本科教育和卓越研究生教育的伟大征途上,有这样出类拔萃的教育者代表,他们勇挑大梁、着力探索,以卓著的教学改革成果带领高校走在全国前列。高绩(ID:gjdata)特别统计了第二届至第八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项目第一完成人的相关信息,供读者参考。
(注:由于1989年首届只设特等奖与优秀奖,特等奖设置高达52项,获奖名单不具备明显特征,因此不纳入统计,如需获取首届特等奖获奖明细,关注“高绩”公众号,回复“31”,即可获取。)
第二届至第八届共颁发高等教育特等奖16项,依然由清华大学摘得榜首,斩获最高3项的荣誉;其次是兰州大学斩获2项,四川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其余11校各斩获1项。
此外,16个特等奖项目里,有8个为院士领衔,1个由院士候选人领衔,院士占比高达50%!值得一提的是,第五届(2005年)特等奖中,北京理工大学“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开展与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的第一完成人王越院士还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双院士”。
特等奖诞生的背后
首个!教育信息化方向特等奖
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以“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重构与探索实践”为主题,成功获评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这是在教育技术学科发挥主干牵引作用的情况下,高等学校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华中师范大学是较早启动信息化教改的高校,早在2012年即获批为教育部首批信息化试点高校,在杨宗凯、彭南生、刘建清、李鸿飞等主要领导和骨干专家的带领下,学校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将“教育信息化”列为学校发展战略,着力构建信息时代以学生为中心的连接、共享、自主、开放、适切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从培养方案、教学环境、师生能力、教学资源等八大维度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实践。
2017年,时任校长杨宗凯教授主讲新生思政课,依托云平台采用“1+X”模式实现了全校2700名学生同上一堂思政课,通过智能终端实现了多现场实时互动,取得良好效果。学校形成了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思政、通识、专业、实践教育和管理服务“五位一体”育人生态。
时任校长杨宗凯教授讲新生思政课
20+年!江苏高校再摘“特等”
2014年,由时任南京大学校长陈骏领衔完成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三三制’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项目获得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且南京大学是唯一独立完成高校。这也是自1994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制度改革后、20年来江苏高校首次摘得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南京大学自2009年开始酝酿“三三制”,2011年开始推开试行,此后又不断迭代更新,学校本科教学在理念、模式、方法和管理体制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转变,全校本科生每一天都在参与着、感受着各种变化。
有的学生只花了两年时间读完专业必修课,世界名校向他们递来橄榄枝;有的学生通过线上选课,轻松搞定校内上课与校外实习两不误;有的学生还没毕业已经创业有成;有的学生受资深教授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了人生观、价值观,变得更自信……
陈骏表示,今后,南京大学将继续在教学改革征途中孜孜以求,始终关注每一位学子的成长,助其在大学阶段的“黄金四年”里打下全面而深厚的基础,着眼他们毕业后20年、30 年乃至更长远的发展,赢在未来。
“零”的突破!吹响“集结号”
一项历时11年的教育改革探索,终于有了眉目。2014年,以复旦大学汪玲教授为首的卫生政策研究团队,凭借“我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和创新——“5+3”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实现了上海市高等教育在这一奖项上“零”的突破。
“5+3”培养模式的背后,隐藏着一个重大的改革——大大减少“高素质医生”的“出厂”时间:一名临床医学专业5年制的本科生毕业后,可以一边做住院医师,一边考研读研,3年研究生毕业后,他既能获得硕士学位,又能拿到执业医师资格证和住院医师规培合格证。
为了打通这一脉络,需要教育、卫生两个部门的“跨界”合作。课题牵头人、复旦大学汪玲教授说,“我们在那段期间,每个星期都要开1次到2次会议,研讨各种各样新出现的问题。”
聚焦这些“瓶颈”问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联合在沪高校医学院,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等共商议题、大胆创新。这些年来,在多部门和兄弟学校的支持下,5+3的“精英化医学教育”已从上海推广至全国医学高校,成为大势所趋,为医学生拨云见日,也大大造福了社会。
教育教学改革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这离不开教育人的坚守与创新。30多年来,这些教育的思想引领者和方法建构者,躬身实践的改革先行者和制度破冰者,无疑成为这个时代最有分量的见证者和记录者。他们以身示教,弦歌不辍,进一步激发了高等教育的新活力,成为国之栋梁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和指导者。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问鼎“最高奖”!教学实力最强校,出炉!,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排行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