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博士生、两次校长奖学金得主、曾任学生社团北京大学亚洲未来政治人协会理事长......向伟身上的标签充满光环,而见到本人时又和想象中不太一样:浅色头发,金丝薄边金属框的眼镜,帽衫有鲜亮的紫色和明黄色,整个人随和自然,谈吐温柔,又不乏朝气蓬勃、时尚感十足。接地气——这是向伟给人的第一印象。

他是善良敏感的,又是体贴入微的——在相约见面的自习教室里,向伟在课桌上放了一罐咖啡和一根香蕉等待记者的到来。向伟笑说自己已经通过名字找到了记者在公众号上写过的文章,让人不免惊讶于他的用心准备。记者说:“我知道很多你的故事,看过你所有的公开资料。”向伟说:“我也知道你。”从心照不宣的相视一笑开始,一场愉快的谈话就此开启。

持续性成长:

以执行力收获松弛

不断与自己对话,分清自己喜爱的事情和擅长的事情。在擅长的事情上持续发力,并在现有的条件下找到最优解。

被问及“有什么共通的内核让你成为今天的自己”,向伟如是说。
他是理性而周全的:当想做一件事情时,他会研究规则、设定目标,并在规则框架内制定长远而详细的计划。一步步实施、一步步调整,直到目标实现。

他谈到自己是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一个普通农村家庭走出来的,一家人都是淳朴的农民。读中学时,他一开始并不是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刚上北大的时候在班里的成绩也比较靠后。能够入学北大,并逐步克服困难、获得自己理想的成果,靠的就是对计划的清晰实践。

中学时代的向伟

本科学习阶段,向伟想在毕业后去欧美深造,但他清楚以自己当时的成绩很难顺利申请下来,于是制定了一个长期计划:在学好本科日语功课的基础上,去日本交换,在研究生期间再去学习韩语和葡萄牙语。当他掌握中、日、韩、英、葡萄牙语五种语言时,他具备了申请欧美顶级大学的实力。
到了读博阶段,向伟最终决定留在母校完成学业。凭借之前的积累与成绩,他依托国家留学基金委(CSC)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获得了公派前往耶鲁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访学的机会。实现这一目标,他用了十年的时间。

在提交校长奖学金申请材料的时候,他内心有一份笃定:自己大概率是可以的。正是因为对所擅长事情的不断挖掘和深耕,以及对计划的严格研判和执行,他反倒生出一种轻松和自在。记者总结说,这是对计划的了然于胸和对进度的十足把握所带来的松弛感,向伟不置可否地笑了。

向伟在北大图书馆参观北京大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览

向伟与巴西等国同学的交流活动

向伟对信息非常敏感,对环境的感知能力也很强,这从他与记者在见面之前的几个小时里,通过自行搜索、了解到不少记者的背景信息就可以得知。
对信息的敏感性也反映在向伟的学习中:比如看到文本中的某个词比较别扭,他会立刻进行检索,分析这个词为什么会这样用、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通过文本链接的不断跳转,发掘背后的逻辑和最深层的原因。在他发表的众多科研成果中,一些关键的研究线索都来自于身边小事。

“提出一个好问题,比给出一个好回答更难能可贵。”向伟十分笃定。

要学习也要娱乐:

“靠谱青年”的多彩生活

我把这幅图做成表情包,有时候会发给熬夜的朋友,提醒他们要早点睡觉,头发重要。

向伟已经在北大度过了十年的时间。外国语学院日语系2012级本科班、学硕班、博士班班长,外国语学院日语系2019级博士生、外国语学院兼职思政辅导员、日语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北京大学学生社团亚洲未来政治人协会理事长;2次校长奖学金得主,7篇已刊论文,6次国际大型会议参与经验……这些经历和荣誉无不标示着这位“靠谱青年”的“学霸”人设。

但向伟强调自己并不是一直在学习的“书呆子”,生活中的他崇尚自由随性,非常注重穿衣的时尚感,还为爱好和娱乐分出了不少精力:为了保持身材,他学习游泳、坚持锻炼;因为喜爱音乐,他在北大中乐学社学会了洞箫;他平时会玩游戏,喜欢看综艺节目,还尤其喜欢东北小品和B站搞笑视频;他的动手能力也不在话下,制作的陶艺作品常给人带来惊喜。

向伟在制作陶艺

向伟很会在学习中找乐子:在研究日本动漫的起源——日本“绘卷”的过程中,他看到12世纪末的日本绘卷《病草纸》中描绘了一名女子用右手捂住胸口、迟迟难以入眠的情景,他“突然出现了一种感同身受的代入感”。“我把这幅图做成表情包,有时候会发给熬夜的朋友,提醒他们要早点睡觉,头发重要。”向伟笑道。

向伟在研究上的“双面性”由此可见——他始终认为,学术二字固然不容得半点含糊,但这并不意味着做研究就一定要“苦大仇深”,适当的幽默感会让人轻松不少。他坦言:“在日本的研讨课上,经常可以听到一个词‘面白い’(好玩、有趣),这也是我希望能达到的一种状态。我虽然研究的是日本古代文学艺术,但很多灵感都来源于现实,进而观照到自己的研究对象。这两者是相通的。”

困难与突破:

每个人都是普通却独特的

丁教授最常对向伟说的两句话就是“太好了”“太棒了”,这让他在科研路上有温暖与动力并行。

向伟认为自己是个内向而敏感的人,用他的话说,“内心戏很多”,时常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忘记周遭的一切。有一次游完泳后他准备吹头发,但当时正在认真想事情,连吹风机一直没出风都没有察觉。旁边的同学忍不住善意提醒,他才如梦初醒,恍惚中也忘记了跟那位同学说声“谢谢”。

所以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向伟坦诚自己也会敏感地受困于世俗性,会产生大家都有的焦虑,比如高考、保研及现在面临找工作时的现实压力。而更多的困难是来自于心理上的:虽然成绩优秀,但向伟的内心总不乏忐忑。因为人们眼里总有些刻板印象,认为他只擅长学习,所以学习便渐渐成为了他证明自己和“讨好”世界的方式。即使已经拥有了今天的成绩,向伟的内心仍然自卑而谦逊,外界的反馈还是会影响他的情绪和自我评价——如果外界给出正向反馈,他的自信心就会得到补给;当有负面评价出现,他也忍不住去否定自己,难以抛开束缚去追求更大的抱负。

向伟在耶鲁大学访学时

每每这时候,北大外国语学院教授、向伟的博士生导师丁莉总会给他很多勇气。无论他的科研水平处于哪个阶段,无论他还有多少提升空间,丁莉教授都会尽可能地给予他鼓励。

丁教授一直致力于中日比较文学和汉日口译研究,具有融会贯通的学术眼光,也鼓励跨学科研究等新道路。她最常对向伟说的两句话就是“太好了”“太棒了”,这让他在科研路上有温暖与动力并行,也使他能更有力地继续走下去。向伟做了丁教授的第一位博士生,成为了师门的大师兄。

向伟与导师丁莉(左)和同学

向伟与国外求学时的导师Edward Kamens教授

除了丁教授,来自其他老师的鼓励也让他受益良多。在哈佛大学举办的一次会议上,因为英语口语不够流利,向伟在排练时战战兢兢,在提问环节担心会出现一些很尖锐的问题。然而向伟的导师Edward Kamens教授说:“哦太棒了,我就知道你一定可以的。我们也一起来想一想,怎么可以呈现得更好?大家都来提提建议。”他感谢老师不是在苛刻地挑毛病,而是切身地站在他的角度,在照顾他情绪的同时,为他创造进步的空间。
向伟认为,每个人都是普通的,所以包容性更高的鼓励式教育其实对人的成长更有利,自己的经历就是最好的例子。在老师们的鼓励下,他开始坚信“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自己也是独特的,不能妄自菲薄。”

十年北大:

广阔平台与细微之处

在北大,一些事情真的有可能得到自下而上的改变。哪怕是学生提到的一件小事情,都会被看到。

谈及自己在北大度过的十年,向伟坦言“一是遇到了好老师,很幸运。丁教授不仅学术造诣深厚,还是国内顶级译员之一,承担过许多重大活动的同声传译工作,向世界发出中国的声音。多为他人着想的大局观念、清晰有条理的做事风格、流畅易懂的表达能力……丁教授一直在言传身教地影响着我;二是北大的平台足够广阔。继续在国内读博,并非意味着要与外国脱轨。依托北大、立足于中国,再放眼世界,才能使自己的研究有基点,不至于‘水土不服’。”

作为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向伟还选修了外国语学院面向全校开设的“公共韩国语”“公共葡萄牙语”等语言类课程,让自己多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多学一门外语意味着多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你会发现原来世界上还存在许多令人脑洞大开的思维方式,这会帮助我们慢慢地接受和尊重别人的不同声音,避免以自我为中心。学习外语还会培养我们对语言的敏感度、对外界的感知力,进而对一些习以为常的现象进行反思。像外语中的语气词、变形、敬语等都值得我们仔细揣摩。”

北大还为向伟供了很多宝贵的实践机会:他在本科时参加了桑坦德银行资助的“C9高校巴西行”暑期研修活动,这是当时北大国际合作部发起的品牌活动之一;北大还与世界各知名大学签署了交换留学的协议,向伟也因此有机会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赴日本京都大学交换留学一年。

向伟在纽约公立图书馆阅览绘卷

学术之外,向伟尤其受益于北大环境的兼容并包和对学生的体贴入微:“在这里,一些事情真的有可能得到自下而上的改变。哪怕是学生提到的一件小事情,都会被看到。”

比如学校食堂的部分筷子因为使用时间较久,有的折损了,有的凑不成一双,同学提出意见后,学校食堂便会很快做出反应,更换掉出现问题的筷子;再比如寒假期间,留校的学生较多,食堂开放的窗口不够,导致有时候要排队很久。有同学反映意见后,食堂也会及时协调、打开更多窗口……这些最细微的小事情,都让向伟对母校更加留恋。

“要想好自己的本专业是什么,以及未来自己想以什么身份进入社会。围绕在这一根本之下,再有体系地去做一些事情。”向伟如此表达自己一路走来的感悟——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颗星星,在一定的规则之下,畅游在属于自己的轨道。正因如此,才有星空的璀璨神秘,才有生命的异彩纷呈,才有勇敢的无尽想象。

此时的向伟,也正一步一步走向他的广阔宇宙。
博士研究生校长奖学金

博士研究生校长奖学金是北京大学设立的荣誉性最高、资助额度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研究生奖学金,在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和奖助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希望全校研究生以这些优秀的博士生为榜样,刻苦学习、不懈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拔尖创新人才。

“星标”北大,不错过每个闪光点

要想第一时间阅读到

我们最新发布的内容

就快来给北大官微设置星标啦!

来源: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北京大学研究生院

图片:受访者提供

采访:张凤

编辑:陈美瑶、张矣可

排版:胡讯仪

责编:李霁

北大,我回来了!

北大也想成为你的,一颗星!

曾在北大“很吃力”的他,创造了“世界唯一”!

北大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期待投稿,欢迎合作

邮箱:gbdgw@pku.edu.cn

会学也会玩,如何看待清华大学的大型蹦迪现场?

清华大学是一所名校,也是很多人向往的学校,清华大学出现了大型的蹦迪现场,如何看待这件事情呢?我认为首先是同学们劳逸结合的结果,其次也展现了学校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对于其他学校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榜样,接下来跟大家具体说明。1.对于清华大学的学生来说,也需要劳逸结合。

清华大学是一所名校,能考上清华大学的人都是超级学霸,在我们学校每年只有一个学生能考上清华和北大,所以说里面的学生都是非常厉害的,但是他们其实只是普通人,他们在学习的间隙也需要娱乐,也需要劳逸结合。通过这样的大型蹦迪,能够让大家劳逸结合,放松身心。2.这样的大型蹦迪现场,展现了清华大学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在我们一般人看来清华大学里面都是学霸,怎么可以蹦迪呢?实在是太不匹配了,但是清华大学是一所开放和包容的学校,里面不仅有天天努力学习的学霸,也有喜欢蹦迪的学霸,所以说显示了清华大学的开放和包容。3.清华大学的这一举动,也给其他学校做了一个示范。

在我们学校,别说蹦迪啦,就算是一群人聚在一起跳个舞,学校可能都会出面制止,在学校看来学生的这项举动特别的不雅观,而且容易发生意外,但是清华大学作为我国的名校,这一举动给很多学校做了示范,意思就是说,其他学校其实也可以采用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允许学生蹦迪。

总而言之,清华大学里出现的大型蹦迪现场,一方面显示了,学霸也需要劳逸结合,是一个不错的娱乐方式,另一方面也展现了清华大学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对于其他大学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示范。

吴谢宇弑母案庭审现场视频曝光,他为何一步步走向弑母之路?

备受关注的“吴谢宇弑母案”在福州中院一审公开宣判。法院认定吴谢宇犯故意杀人罪、诈骗罪、买卖身份证件罪,数罪并罚,决定对其执行死刑。8月28日,“央视频”平台推出专题视频报道《吴谢宇弑母案》,首次公开披露了吴谢宇两次参与庭审的详细情况。

为何一步步走向弑母绝路?    

在庭审现场,吴谢宇数次痛哭流涕,“我从小就知道,世界上没有比我妈妈更好的妈妈。”吴谢宇说,父亲的病逝对他和母亲谢天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希望帮母亲“解脱”。他曾经想问母亲“如果你也和我一样的,我们一起‘回家’,回到父亲身边。”但他最终并没有问,而是通过自己从“张国荣跳楼、林黛玉葬花”中推理,认为母亲也想自杀,之后着手计划杀害母亲。而作案后,他先骗取亲友钱款,大肆挥霍,之后隐匿逃亡。

吴谢宇自行辩护中表示认罪认罚,同时恳请法院给他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他说他正在写自述材料,希望这份材料能给世人以警示作用。

走向弑母绝路始于父亲逝世

吴谢宇出生在1994年,他原本有个令人羡慕的家庭。爸爸是国企领导,妈妈是中学历史老师,他也从小天赋异禀、成绩优异。初三时,吴谢宇获全国应用物理知识竞赛福州赛区三等奖;当年,他又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福州一中。高二时,吴谢宇获得了福州一中的“三牧之星”奖学金,这是福州一中奖学金中的最高奖项。吴谢宇还是一个礼貌和温暖的好孩子。

他在高中时,曾担任班长,人缘很好,对同学们很有耐心。在他的高中同学眼里,吴谢宇还是一个有着极强班级荣誉感的人。吴谢宇个子高,喜欢打篮球,被誉为“篮板大神”。在运动会期间,为了帮助班级多夺得荣誉,他还特意去练长跑。像接力赛这样的比赛,他都是跑最后一名,而且基本上都是稳赢。有次吴谢宇发挥失常,同学们看到他默默地哭了,也许是觉得自己拖了大家的后腿。用吴谢宇一位老师总结他性格时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他最大的缺点,就是似乎没有缺点。”

不少同学对他的印象,也是神一般的存在,无论是学习上还是为人处事上,更赋予了他“宇神”的称号。那时的吴谢宇,就是一个在所有人眼中,看似完美的孩子。只是这个如此完美的孩子,这个在高中老师眼里无可挑剔的孩子,为何会变成一个弑母的恶魔呢?也许正如吴谢宇在第一次庭审时说的那样:他的变化始于父亲病逝。

吴谢宇的爸爸是个非常体贴的人,性格不强势,做什么事都会跟人商量。吴谢宇喜欢打篮球,也是受爸爸的影响。吴谢宇爸爸和妈妈的感情也非常好,每次出去和朋友吃饭,吴谢宇的爸爸都会带着他和妈妈。还经常有人看到,吴谢宇的爸爸和妈妈在操场上挽手散步。

所以在这种家庭环境里培养出来的小孩,不可能不优秀。但吴谢宇的爸爸身体一直不好,患有乙肝小三阳,常年需要吃药。2010年,厄运降临,43岁的吴爸爸因肝癌病逝。这对于吴家与吴谢宇来说,无不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吴谢宇曾在庭审时说,爸爸就是家,爸爸不在,这个家就已经不再完整了。因为对于他来说,爸爸的鼓励,就是他学习的动力。吴爸爸在世时,一直以他为骄傲。中考那年,吴谢宇考了福州市第二名,父亲带他去英语培训班交钱时,自豪地跟老师说:“老师,我儿子考了福州市第二名。”

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在吴谢宇眼里,能得到父亲的认可,就是他最开心的时候。对于吴妈妈来说,吴爸爸就是一个完美恋人。虽然对于吴妈妈和吴爸爸的爱情故事很少,但从吴谢宇的自述中,我们能看到他们关系很好。即便是吴爸爸得了重病后,有了落叶归根的想法回老家休养,吴妈妈也会在每天下班后辗转几趟车回去探望,并喂他吃药、吃饭、擦身。特别是吴爸爸去世后,吴妈妈的同事说:“感觉她一直没走出来,我们也从来不敢提改嫁之类的事。”对于父母的感情,吴谢宇是这样评价的:在我的认知里,他们就像杨过和小龙女。

吴妈妈为了照顾吴爸爸付出了一切,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晚上九十点睡觉。每天都要做家务,还要喂爸爸吃药和带他去医院。所以,当吴爸爸不幸去世后,对于吴谢宇和妈妈的生活来说,就如晴天霹雳。他从此和妈妈过上了相依为命,生活清苦的日子。特别是母亲单方面的教育,有时让他感到无助和无所适从。但那时的吴谢宇,虽然心理上产生了些许的变化,但他还是没有放弃学习,甚至比父亲在时更勤奋:期末还考了第一名。

吴谢宇出现弑母动机

在吴谢宇眼里,考多少个第一名都没用了。因为他从小到大都觉得,能考个好成绩才是他对父母唯一意义。如今父亲的提前离开,更加剧了他这样的想法。但不得不说,父亲去世后的吴谢宇也是优秀的。

高三时,因为成绩优异,他被保送到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在人才济济的北大经济学院,他也是神一般的存在:大一,被评为北大“三好学生”;大二,获得北大廖凯原奖学金。只是没有人知道,在吴谢宇完美的外表下,悲观厌世的情绪一直在生根发芽。即便父亲已经去世了这么多年,但父爱在家庭里的缺失,一直没有让吴谢宇走出来。就像《父性》里有句话,说的那样:

爸爸的缺失,是家庭的不幸,是妻子的忧愁,是孩子的悲伤,也是社会的抑郁。吴谢宇开始慢慢地变了,他除了有想自杀的念头,还有了“帮妈妈解脱痛苦”的想法。因为在他心里,他一直觉得父亲去世后,妈妈也过得不幸福。这也是吴谢宇说,自己杀害母亲的动机。他曾想问母亲:“如果你也和我想的一样,我们一起‘回家’,回到父亲身边。”但直到母亲死在他的哑铃下,他也没能问出这句话。

他把这一切的罪恶根源,归结为“自以为是”。他说:“我觉得妈妈和我的答案一样”。因为妈妈喜欢张国荣,张国荣跳楼的事情,妈妈曾在他面前提过一两次,所以在吴谢宇的心里,妈妈这样的行为被他解读为:想像张国荣一样。还有,他和妈妈都喜欢看《红楼梦》。里面有个“黛玉葬花”的情节,他以为妈妈最后想像黛玉一样。

所以,他自以为读懂了妈妈的心思,开始筹划着“帮妈妈解脱”。一旦他有了这样的想法,他就再也收不住手了。吴谢宇把动手的日子,选在了2015年7月10日,与他10月7日的生日正好倒过来。这一天也是吴妈妈学生毕业典礼的日子。当吴妈妈结束了毕业典礼,下午5点回到家中时,吴谢宇趁妈妈换鞋的时候,用哑铃连续猛击她的面部,致妈妈死亡,并把尸体用床单、塑料膜等75层覆盖物及活性炭、冰箱除味剂包裹。

整个做案过程他并不慌张,当天晚上他还住进了附近的一家酒店,此后每天都要回家打扫房间。用吴谢宇的话来说,因为爸爸很爱干净。一直到2015年7月31日,吴谢宇才离开了福州。

吴谢宇弑母之后

吴谢宇后面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了。他离开福州后,以妈妈陪同他前往美国交流学习为由,骗取亲友7人共计144万元。为了不引起怀疑,他在骗钱时,让大家把钱汇到妈妈的卡上。虽然吴谢宇当时还不知道妈妈卡上的密码是多少,但凭借他对妈妈的了解,他很快就猜出了妈妈的银行卡密码:就是吴谢宇的生日。为了逃避抓捕,吴谢宇还先后向他人购买10余张假身份证。

后来吴谢宇拿着这笔钱,开始了他纸醉金迷的逃亡生活。他先是在福利彩票店,买了一个多月的彩票,共花了58万。然后和女友同居后,对女友更是毫不吝啬,两人的生活开销全是吴谢宇承担,与女友出去游玩,还通过支付宝先后转了20万……在将近4年的逃亡生活中,吴谢宇曾一掷千金,每一晚的消费都是上万元。但他也有穷困潦倒的时候,在逃亡的后期,他把巨款消耗一空时,他也只能在酒吧打工维持生计。

直到2019年4月21日,吴谢宇在重庆江北机场被抓,才彻底结束了他的逃亡生活。看了吴谢宇前半段的人生,除了惋惜以外,更多的是后背发凉。一个出生在优渥家庭,一个从小就天赋异禀的人,为什么会在父亲去世后,仅仅五年的时间,从天堂跌入地狱,从完美的少年变成弑母的恶魔?

也许很多人觉得,这是原生家庭的错。但吴谢宇的原生家庭,看似比很多人都完美和幸福。父母有体面的工作,都是知识分子,母亲还是他们家里当年唯一的大学生。父亲性格温和,为人谦逊,无论在朋友还是在单位都有着极好的人缘。父母感情很好,相亲相爱了一辈子,母亲对父亲的付出无微不至。父母对吴谢宇更是关怀备至,还经常鼓励他。就连吴谢宇都说,父母是他活着的意义。

结语:

在老师眼中:“学校里优秀的学生很多,但毕竟都是十几岁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比如粗心或者害羞,但吴谢宇始终完美。”

而“杀人狂魔”和这样的“别人家的孩子”似乎形成两个极端的标签,吴谢宇身上看到了全是矛盾和分裂。这个案件触动了所有人再一次对亲子关系冲突的反思,对教育的迷茫。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两次获北大校长奖学金!会学,也会玩!,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排行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