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通知,2023年部分“双一流”建设学科将迎来再评价。过去一年,各参评高校频频发力学科建设,以期成功“保级”。

近日,辽宁大学连聘两位经济学领域的知名教授,曾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系副主任的李志远教授,担任金融与贸易学院院长;来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李建培教授,担任新华国际商学院院长。作为学校应用经济学世界一流学科主建单位和主要学院,两位新院长的上任,体现了辽宁大学高质量建设应用经济学的决心。

除了此次新年伊始的人才引进,其实早在2022年初,辽宁大学就已经开始为建设应用经济学一流学科持续发力,一年来,学校“双一流”建设不断提速。

全校之力,建“双一流”

2022年1月,辽宁大学开始组建经济学部。经济学部包括经济学院、金融与贸易学院、国际经济政治学院、商学院等11个实体学院(中心、研究所),包括中国金融研究院、地方财政研究院、李安民经济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院等24个研究机构。新学部将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与资源配置,激发基层学术组织创新活力,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强化应用经济学世界一流学科的特色发展。

一流学科的建设需要“领头羊”,把握学科发展的方向,辽宁大学在2022年8月迎来的新校长余淼杰,正是经济学领域内非常出色的学者。余淼杰教授是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学家,也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英国皇家经济学奖”的华人学者。

在担任校长之外,余淼杰兼任辽宁大学经济学部主任,主持经济学部工作的开展。曾为北京大学在经济学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之一的余淼杰,其受聘毫无疑问能够给辽宁大学的唯一“双一流”学科发展打上一剂“强心针”。

2022年,在辽宁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学校党委持续强化顶层设计,加大“双一流”内涵建设,在各个维度取得系列新突破。今年的2月3日,财政部国库司司长王小龙一行到辽宁大学调研,表示辽宁大学在办学规模大、可用资金紧的情况下依然取得了优异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突出特色,做强学科

2023年对于被列入公开警示(含撤销)名单的15所高校来说,是接受“双一流”再评价的重要一年,再评价未通过的,将被调出建设范围。除了辽宁大学之外,其他几所高校也在紧张备考。

获全市之力建设“双一流”的宁波大学,将提升力学学科实力作为2022年度“七大攻坚任务”之首,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力学提升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为巩固力学这一建校之初的优势学科,2022年7月,宁波大学举行“双一流”建设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陈十一、陈云敏、冷劲松等8位院士和25位顶尖学者为力学学科发展出谋划策。5月19日,宁波大学迎来了一大批高层次力学人才——流体力学著名专家、浙江省特级专家、国家杰青林建忠教授,世界知名的冲击动力学专家、原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校长Shim教授以及3名力学学术骨干全职加盟宁波大学,助力学科强优势、提能级、拓前沿。

作为广西唯一入选“双一流”的广西大学,为“力保”土木工程学科,广西大学积极促进学科融合和学科群的建设。学校在土木工程学科试点设立学科交叉科研项目,首批投入800万元资助30项优秀交叉科研项目,吸引了8个学院的优秀学者围绕土木工程基础科学问题与工程应用开展交叉学科研究,同时,围绕优势特色布局设置六大学科群,使一流学科建设从单一的或重点的科研成果产生过程,变为汇聚不同学科进行创新的活动,实现以土木工程世界一流学科领衔参与的、多学科融合的、技术多相位链接的、成果多路径涌现的科学研究综合体。

面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流学科基础薄弱、起点低、建设时间短等建设瓶颈,安徽大学以大平台支撑学科发展。2022年3月,学校向安徽省发改委提交了《关于成立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成电路先进材料与技术产教研融合研究院的报告》,希望借助科学中心这一国字号平台,促进学校高质量完成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任务,2个月后,这一研究院正式入列“国家队”。

2022年4月,安徽大学召开“强光磁试验装置”项目启动暨建设方案评审会,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核心,组建了由校长匡光力研究员领衔的24位高层次人才的研究团队和设施建设的项目组。重大科研项目的频繁启动,正是安徽大学巩固特色学科、促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新发展的创新举措。

同样备战“双一流”再评价的西藏大学,在2022年7月召开生态学一流学科建设工作推进会;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于5月召开召开全院工大会,成立工作专班每月一次定期研究该校“双一流”建设整改推进工作;也是在5月,新疆大学获国家和自治区大力支持,其中,仅资金投入将达到4.88亿元,较上年增加55.7%,重点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个国家一流学科建设;东北师范大学则聚焦师范大学主责主业,主动申请将教育学调整为“双一流”建设学科,以引领带动教师教育相关学科专业对标世界一流、协同创新发展,是学校为彰显教师教育优势特色,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师范大学而作出的战略选择。

在“双一流”动态建设的大背景下,有进有出,不搞终身制已成为常态,一个“凭本事”吃饭的时代已到来。善谋致远,实干乃成,相信各高校定能化压力为动力,在危机中育新机

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学科名单公布,其中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学科名单公布,其中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由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公布,经国务院准许的高校“双一流”建校和学科名单定编公布,从而开始了新一轮的建校工作中。本次名单上共建校147所,包含创建诸多59个基本学科:数学思维、物理学、分析化学、生物学等,此外还涉及到180个工程项目学科,92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在其中,北京大学及清华大学的学科单独公布。

在新当选的高校层面,这轮“双一流”一共有7所高校入选。分别是华南农业大学、山西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湘潭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

在新学科基本建设层面,本次对二轮“双一流”开展较为,确立了高校学科的挑选影响力,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增加了三个学科,变成这轮“双一流”学校发展规划中的最大的大赢家。山东大学、南京大学航天航空和山西大学也增多了2个学科。

新形势下“双一流”的确立,坚持不懈以学科为基本,消除真实身份,探寻独立特色的有效途径,正确引导高校在有自身特色的范围和方位上造就一流。正确引导和确立高校的实际,重视有关类别和角度的自主创新和精粹,造就真真正正实际意义以上的全球一流。

值得一提的是这轮“双一流”学校发展规划包括北京34所,上海15所,天津6所、广东8所、浙江3所总共66所做到过半数,比较发达区域的教学资源一样丰富多彩,此外,本次“双一流”基本建设中有很多高校都坐落于中西部地区,这表明我国教学资源的趋向,也表明在我国已经大力推广提升中、中西部地区的文化教育。可以进到名册也表明这种地方的高校拥有大的发展趋势。

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发布?

是的,记者2月14日从教育部获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共有建设高校147所。

据介绍,首轮“双一流”建设于2016年启动,至2020年结束。根据首轮监测数据和成效评价,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按照“总体稳定,优化调整”的原则,经过“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研究,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科为基础、以比选为手段,确定了新一轮建设高校及学科范围。

根据公布的名单,建设学科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布局59个、工程类学科180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92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自主建设的学科自行公布。

3所“双非”大学晋级为“双一流”,广东成为最大赢家:

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中,山西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以及湘潭大学等7所大学直接由“双非”大学晋级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其中广东独占了广州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3所,成为最大赢家。

加上首轮入选的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广东就有了9所“双一流”大学,向“高教强省”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并且在给予公开警示(含撤销)的首轮建设学科名单中,也没有广东高校的影子,足见广东“双一流”建设的含金量十足。

以上内容参考 中青网-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新一轮“双一流”,这15所高校拼了!,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排行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