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除了4所双一流大学,即西藏大学、外交学院、上海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没有参与第四轮学科评估外,共有111所双一流大学具有A类学科(A+、A-、A)。

注: 第四次学科评估分类:

将待评学校的前70%的学科分9档公布:

(1)前2%(或前2名)为A+;2%~5%为A;5%~10%为A-;

(2)10%~20%为B+;20%~30%为B;30%~40%为B-;

(3)40%~50%为C+;50%~60%为C;60%~70%为C-。

注:总计144所双一流高校中(中国矿业、中国石油、中国地质两地办学,代表3所双一流参与评估,不是6所),除了4所没有参与评估外,共有29所双一流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没有A类学科获选。

哪些“双一流”大学,A+档学科占比高?

衡量高校实力的维度有很多,学科绝对是很有含金量的一个。虽然国内外高校圈有不少关于高校学科实力的榜单,但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每5年开展一次的学科评估认可度最高。眼下,学科评估已经进行到了第五轮,但结果暂未公布。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A+档学科是指位居全国2名或2%的学科。拿到A+档学科有多难,从整个137所“双一流”高校中仅有70所有就能看出。对于一所高校而言,其A+档学科数量在整个一级学科学位点数量中的占比越高,可以视作学科精度更高。接下来,一起来看看哪些“双一流”高校有更高的学科精度吧!

1-3名: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虽然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均收获了21个A+档学科,但清华的一级学科学位点数量更多,所以A+档学科占比仅为32.31%,北大则高达42%,是唯一一所超四成的高校。在北大、清华间,还夹着中国科学院大学。虽然国科大A+档学科数量比“清北”少3个,但由于学科规模更小,所以比例略超清华,达到32.73%,位列第2名。

4-6名: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三所高校的A+档学科占比在20%-30%之间,其中,人大的A+档学科数量为9个,几乎都来自人文社科类,占比为24.32%。中科大(7个)和北协和(2个)的A+档学科虽然相差5个,但由于规模差异,所以占比均为20%。

7-10名: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四所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A+档学科占比均在15%以上,这也是高校圈公认的高学科精度高校。其中,浙大是四校当中A+档学科最多的,共有11个,但由于学科门类健全,所以比例并没有入围前五。中农大和北师大各有6个A+档学科,但中农大学科规模更小,所以占比高出3个百分点。

除了上述十强外,A+档学科占比超10%的“双一流”高校还有南京农业大学、复旦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东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等综合实力十强高校,占比则不足7%。山东大学和四川大学两所“巨无霸”高校则分别仅有1.96%和1.69%的占比,排名最后两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双一流”高校A+档学科精度榜单中,“国字号”高校表现整体更为抢眼。以前十为例,算上又名“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字号”高校一共有6所,这也很好地说明了“国字号”高校实至名归,代表了其擅长领域的国内最顶尖实力。

冲刺新一轮“双一流”,哪些大学呼声高?

眼下,2021年高考在即,过不了多久,考生和家长就要为志愿填报择校而烦恼了。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也是新一轮“双一流”大学的遴选之年,在冲刺“双一流”之路上,有些大学已经有了很高的呼声。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些呼声高的大学,有较高的报考性价比,考生可重点考虑,一起来看看是否有你的心仪高校吧!

1.燕山大学

虽然河北省整体上名校稀缺,但燕山大学也是有不俗实力的,在软科2021国内大学排行榜中,燕大入围了全国百强。由于是大名鼎鼎的哈尔滨工业大学衍生发迹而来,所以燕山大学的优势侧重在工科,尤其是机械工程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的评级为A-档,这也是该校冲击新一轮“双一流”的最大王牌。除此之外,河北省的全力支持,也是燕大入围新一轮“双一流”的重大利好消息。

2.东北财经大学

财经类高校在过去十年的高考志愿填报中热度颇高,所以东北财经大学也不例外,尤其是在东三省,很多高考学子宁可放弃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也要选东财。当然,东财的高录取分不全是因为财经热,还与其不俗实力有很大关系。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东财有三个A类学科(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该校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有三个A类学科却不在“双一流”之列的高校之一。

3.南京医科大学

坐拥15所“双一流”大学的江苏省,优质高教资源丰富。南京医科大学虽然暂时没有名校头衔,但实力却相当硬核,全国医药类高校中,排名稳居前5。在学科方面,其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第四轮学科评估的成绩是A+档,与华中科技大学并列处于全国前2名或2%。全国有A+档学科,却无缘“双一流”的大学共有三所,南京医科大学便是其中之一,新一轮“双一流”前景被广泛看好。

4.山西大学

与河北一样,山西同样是高等教育“洼地”,境内仅有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太原理工大学,2021年软科排行榜中没能入围百强。作为与太原理工实力相当的领头羊高校,山西大学在新一轮“双一流”中被寄予厚望,得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援建的物理学学科,是冲击新一轮“双一流”的王牌。

除了上述四所高校外,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苏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深圳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多所普通高校有望入围“双一流”。一旦这些高校跻身名校方阵,来年的高考录取分数无疑将会有大的提升。所以,今年报考可能会有“捡漏”名校的概率。

小伙伴们,上述众多普通高校,你们觉得哪些有望入围新一轮“双一流”呢?欢迎留言交流分享!

国科大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拿下18个A+学科,为何只有两个一流学科?

首轮双一流工程,实施时间是2017年,目前4年多过去了。当时,一共有42所重点大学,进入双一流高校的大名单。在这42所高校中,39所985大学全部入列,还有3所是211大学。但是,其中一部分985大学的实力,坦白地说,还不如一部分211大学甚至是双非大学。因此,有人认为,首轮双一流高校,一部分是照顾性质,其实力并不配呆在双一流阵营。

与此同时,一部分211大学甚至是双非大学,没有进入双一流名单,也有人为之叫屈。其中,最让人可惜的就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成为公认的双一流高校“遗珠”。为什么呢?

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是一所以科教融合为办学模式、研究生教育为办学主体、精英化本科教育为办学特色的创新型大学。国科大有专任教师3091名,其中两院院士178人。国科大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个理学博士、第一个工学博士、第一个女博士、第一个双学位博士。国科大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授权学位自主审核的20所高校之一。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国科大30个学科被评为A类,其中A+学科18个。ESI最新数据,国科大国际排名49位,位列内地高校第一位。

国科大的优质师资、优质学科这两项数据,在全国能排入前五名。既然如此,为什么国科大成为了首轮双一流高校“遗珠”?原因是2个因素。

第一,首轮双一流名单,在确定的时候,需要本科生雇主评价。而国科大之前是中科院的研究生院,直到2014年才招收本科生、2018年才迎来首届本科生毕业,在双一流名单公布的2017年,国科大根本没有本科生数据,哪里来的雇主评价?因此,在影响双一流名单确定的本科生雇主评价数据上,国科大得分是零分。

第二,首轮双一流名单,需要考量高校的学科实力。在这方面,刚刚我们已经公布了国科大的第四轮学科评估成绩:30个A类学科、18个A+学科,仅次于清华和北大,全国排名第三?按理说,国科大躺着也能进双一流名单!可是,不好意思,双轮双一流名单,用的是第三轮学科评估的数据,而第三轮学科评估,国科大根本没参加,因为当时说的是自愿参加。因此,这个指标,国科大又是零分。

所有的基础学科全是A+,80%的学生都在科技界工作,但是,就这么一所纯粹的科研型大学,却没有进入双一流。对于国科大没入选双一流名单,时任国科大校长丁仲礼在接受采访时公开叫屈,认为这对于国科大不公平。对此,你怎么看?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A类学科的双一流高校统计汇总,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排行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