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最近一段时间公布了34所本科大学的2023年度的预算,河北三强的表现让人意外!其中河北大学以20.52亿排名第二,燕山大学以20.13亿排名第四,河北工业大学以20.12亿排名第五,另外河北师范大学以20.42亿拿下第3名,而第1名被名不见经传的河北科技大学拿下!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看一下2022年度的预算收入,或许大家心里就有谱了。2022年度排名第一的是河北师范大学24.33亿,第2名是河北工业大学19.42亿,第3名是河北大学19.01亿,第4名是燕山大学17.80亿,而河北科技大学则没有进入前5名。综合来看,两个年度的总预算收入冠军分别是河北科技大学和河北师范大学,全部是位于石家庄的高校。这意味着河北省的高等教育系统已经逐渐向石家庄倾斜,毕竟作为省会没有一所拿得出手的高校,很难提高省会的凝聚力。河北科技大学和河北师范大学,是石家庄排名最靠前的高校,自然应该大力发展。

对于河北三强而言,其实也没有那么悲观。河北工业大学位于天津,河北大学位于保定,燕山大学则位于秦皇岛,是河北高等教育的三驾马车。

其中河北工业大学有211大学的名头,招生就业方面优势比较大,并且占有天津的地理优势。目前河北工业大学凭借211大学的身份进入了双一流,每个年度都有相应的经费下拨,其实是不用过多扶持的。

河北大学则位于河北省的老省会保定,靠近北京,有地缘优势,是冲刺下一轮双一流的主力军。河北大学列入14所省部省合建高校名单,当初这个名单出炉之时,其中12所名单中的高校是211大学,只有山西大学和河北大学是非211大学。在2022年山西大学以两个一流学科的优势强力挺进双一流之后,河北大学成为名单中唯一的双非大学,所以在2027年度的第3轮双一流评定中河北大学大概率会入选,填补这个空白。

燕山大学则比较特殊,当年曾经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分校,后来独立出来,从东北千里迢迢迁到了秦皇岛。秦皇岛这个地理位置位于辽宁省和河北省交界地带,可以很方便的连接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从学校前身的名字东北重型机械工业学院来看,其学科优势主要是重工业,培养的人才大多以东北的重型工业为主。而目前的话,河北省由于严控环保的问题,重型工业无法得到大力发展,所以很难给燕山大学有力的支持。其实从学科评估来看,燕山大学拥有河北省唯一的A类学科,其学科实力还是足够强的,但是地理位置确实是个缺陷。

不过从河北省2023年度的高校预算来看,前5名的高校基本上都是20亿的量级,并没有多么大的区别,已经一碗水端平了。或许正是那句话,给你一个公平的环境,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图表探索原创,欢迎关注。数据来源于网络,请以官方信息为准。



985,211都是过去式了,为什么总有人老生常谈?

一,985、211没有过去时,永远都是进行时,因为985与211国家重点大学只有115所,而双一流大学是137所,双一流大学全部涵盖115所985、211大学,双一流只是985、211的扩容版,不是985、211的升级版。二,国家政策具有较强连贯性,985、211是双一流的基础,双一流是985、211的拓展。双一流不是对985、211工程的全面否定,而是对985、211大学的充分认可。三,985、211大学早已成为中国家庭与国际 社会 普遍认证的中国顶尖名校、国家重点大学的代名词,犹如一座丰碑耸立在中国人民的心头。无论你是申请出国留学深造,还是本科学历国内就业深造,如果你是985、211院校毕业证,显然是具有较强的优势与竞争力。因此,985、211没有过去时,只有进行时。

因为双一流里那些非985非211新入选的大学,和老牌985,211还是有差距的。大家高考还是会往传统985211里考

虽然985.211这个称呼已经过时,但是 社会 接受双一流这个新概念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就像5G2019年已经在北京等发达城市的个别区域试点,但是真正要推广开,全国普及还需要一个过程,这是其一,普及速度的问题。

另一方面985.211虽然已经过时,但仍然不失为衡量一个学校层次的参考方法,并且这个参考方法会持续一段时间,直到全国范围内普遍接受“双一流”为止;习惯一旦形成想要改变确实需要时间。

最后,985.211与双一流称谓的背后也有既得利益与后来者的利益“冲突”,毕竟没有流动性就是一潭死水,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du)”,有标准、有竞争更有利于教育大环境的良性发展。

以上仅从三个角度分析,日后有时间再详细分享。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榕和思想,榕和奉献

985.211是国内的经典。但是离常春藤那样的经典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985.211不是过去式,它是一个固定的称号,而且 双一流 是一个流动的评估。

不少网友都说:985工程,211工程都是 历史 过去式了,为啥有些人嘴边还是天天挂着211,985,为何有些招聘仍然是非211不要?

各个都迷惑不解,都在问:到底为什么?为什么?今天,咱就来讨论讨论这个问题。

现在的确,各个官方已经不再提“211工程”,“985工程”,因为这个已经成为 历史 了,现在的最新说法是:双一流。

但是我告诉你们,211工程,985工程,在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很牛的存在。

因为211,985工程是一个符号,是一段 历史 ,咱中国高校,最爱吹的就是 历史 ,而证明实力的就是 历史 ,一个新成立的高校,啥都没有,他说自己很牛,你信么?

人家北大清华,那 历史 掂出来,牛的一塌糊涂,理解全国重点大学一个不少,那就说明, 历史 就是证明你牛的最佳证据。

比如哈工大百年校庆,哈工大吹的是什么?是 历史 。

哈工大作为国内最顶级的高校,当年地位非常低额高,是 国内重点建设的2所大学之一(另外一所是人民大学),所以哈工大当年是全国的top2 ,如果不是百年校庆,很多人还不知道这个事呢

当然哈工大的 历史 ,也就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历史 。

最早的全国六所重点大学,就有哈工大,这也是哈工大的资本,从 最早的2所,到最早的六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领导贺信中明确说出来:首批6所全国重点大学,这句话对哈工大是莫高的荣誉。

而且哈工大是京外唯一的全国六所重点大学之一。

哈工大还经常说自己是首批16所全国重点大学。然后在1959年又添加了4所:北京 协和医学院,哈军工,西电,第一军医大学 ,加上上图的16所重点大学,这就是最早的20所全国重点大学。这一点可以从教育的网友回复中得到验证。

然后第二次大扩招,增加了44所,最终是64所全国重点大学。

综合性大学13所,工科院校32所,师范2所,其他为外语,军校等高校。

最早在1978年公布了88所全国重点大学。

后来又扩招一部分,最终形成了100所左右的全国重点大学,只要是进入这个名单的高校,在大学介绍的时候,都说出: 我是全国重点大学。而且把那一年入选都说出来,肯定越早入选越牛。

比如燕山大学,就是全国重点大学,人家就可以这样介绍:我是全国重点大学。

而上海 财经 大学,中央 财经 大学,西南 财经 大学,长安大学,苏州大学等知名211高校不是全国重点大学,他就不能说自己是全国重点大学。

后来实行了985工程,211工程,所以985工程,211工程就成为高校的新的荣誉表情,甚至入选时间都是你值得骄傲的资本,

比如哈工大,就是首批7所211高校,首批9所985高校,这9个高校还组成了一个团伙。

这些荣誉,是高校一辈子的荣誉,就是一百多年过去了, 北京大学仍然说自己收第一所国立大学,天津大学说自己是第一所现代化大学,国立大学。河南大学都说自己是三大留学预备学校,国立大学。

民国的事都说,别说现在的211/985了。一句话, 历史 就是资本,你有资本,你也会说的。

比如你去211/985毕业,你肯定会说,但是你说三本毕业,估计你就不喜欢说话了。

老铁们,你们怎么看?

政策层面上来说,很多地区和用人单位还把985和211作为人才的评价标准,教育部说的是只是不再对高校进行此评价,但无法阻止其他单位使用过往的评价结果。

社会 层面上来说,新评价体系的认可度还没提上来, 社会 的认知有一定的滞后性,就跟那种重男轻女的经济基础已经消失了多少年,还有这么多人想要儿子一样。

习惯了

985、211大学不是过去式,而是正在进行时,还必将是将来进行时。

国家在2017年提出双一流工程大学,而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就是原来的39所985高校加上新晋三所大学:新疆大学、云南大学、郑州大学;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在原112所211高校基础上增加25所专业性非常强的大学。

这充分说明,双一流大学不是对985、211工程大学的否定,而是承认、延续和发展。

正因为如此,985、211大学在人们心中一直有,或者说越来越有“非常牛”的存在。

虽然很多人说,招聘单位总是卡第一学历有歧视性存在,但不能否认的是,能考上985、211高校的,尤其是本科阶段考上985、211的学生确实在各个能力层面上要略高一筹。

永远都是凭实力和能力说话,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985/211和双一流的概念

从时间节点上看,先有211工程,再有985工程;从属性关系来看,985院校全部也是211院校,39所211院校升级为985院校。2011年底,时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上表示,不再新设“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学校,同时为了注重 学科导向 ,引入竞争机制,实施了“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对非“211”学校的 国家重点学科 予以支持!

2016年06月3日,教育部官网发布了“关于宣布失效一批规范性文件的通知”

宣布《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失效!

宣布《“211工程”建设实施管理办法》失效!

首批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24所非985/211院校名单:北京(7所)上海(5所)江苏(4所)四川(3所)名列前四

看问题要实事求是!

现在很多老人依然觉得985/211就是天,双一流就是弄虚作假,水分多!那请问现在为什么不是增设985和211,而是统筹为双一流呢?

主要是因为985/211代表过去的教育评价体系— 唯学校论 !(现考虑到政治因素,也不能全盘否定,只能徐徐改革!)在曾经的那个年代,985/211是至高无上的荣誉,最主要是有国家专项拨款!后来211扩充到3期,985也扩充到2期,普通大学看到国家如此导向,以至于很多大学都盲目的奔着学科全的综合类大学去发展(兼并其他学校是主要方式之一),非常不符合新时代的 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的发展要求!以前,只要是985/211,都是考生和家长趋之若鹜的对象,盲目的认为当下所有985/211(的专业)都是好的!这一切其实都是 功利心 在作祟!很少有考生和家长,把 专业 国家需要 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结合在一起,理性选择升学!要不然每年也不会出现那么多“天之骄子”进入清华、北大后,却因各种原因而退学了!

2013-2017年,名校退学率一览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退学率超10%;上交大、清华和同济超7%!

每一年,“天之骄子”退学现象,屡见不鲜!损失的岂止是个人的利益?

新事物的出现和发展,必定是曲折的过程!

当然,我不是说双一流就一定很好,而是指这种教育理念和模式非常好!双一流是伴随着新高考改革孕育而生的,没有新高考改革就很难摆脱学校论的宿命,而双一流的出现,则预示 专业论 的诞生!

为什么中国的大学培养不出来诺贝尔奖人才?这是著名的 钱学森之问 ,也是困扰了国人几十年的疑惑!对呀,清华、北大这些985/211那么厉害,这几十年培养的人才哪去了?为什么留学有1/3的人不愿意回国呢?我想不是因为不爱国的原因,大概是因为国外有国际学术研究的氛围和条件吧,回国没有更好的发展,人家为什么要回国呢?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国没有国际学术研究的氛围呢?还是我刚才讲到的“ 功利心 ”,搞学术研究是长期的,甚至靠毕生努力也不一定有所成就!“ 那么还搞基础科研干嘛?拿国外的成熟技术直接用就行了,你看大家都在搞金融、房地产,那来钱多快啊,房子、车子、美女、票子才是我们毕生的追求呀! ”现在和七大姑、八大姨见面一定会问你:买房了吗?有对象了吗?什么时候换新车?今年又赚了多少钱?很少会问你:你喜欢你的专业吗?你最近又在研究什么新事物?你的XX学术研究进展如何了?有没有遇到什么瓶颈? 所以,浮躁的心,浮躁的 社会 !一切只顾着自己眼前的利益!

新事物的出现一定会遭受旧事物的激烈反抗,但趋势不可逆!

尽管我们没有培养出多少可以拿的出手的国际尖端人才,但这不能否认985/211曾经是多么辉煌和高大上啊!这其实就是有点固步自封、闭门造车的心态了。反观国外发达国家的教育,无不是从小开始接受 职业体验、教育 规划 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哪怕没有经济利益,就算付出终身努力也在所不惜,甚至历经几代人的努力,正是因为在学术上孜孜不倦的追求,才有一项项伟大的 科技 发明出现! 当然,我国也有这种高端人才,大概仅限于国防领域,那是因为国家在背后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华为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厚积薄发,从基础科研发力,占领5G高端技术的制高点,关键时候不被受制于人,大国崛起才有了可能性!如果高 科技 领域处处被人卡着脖子,这永远只是一个口号,一种臆想,一厢情愿罢了!

华为,中华有为,厚积薄发,面对美国的打压,不应该只是华为人的义务和担当!

那么大国崛起的出路在哪里? 关键是人才 ,是什么样的人才?经济学家、金融房地产人才?肯定不完全是,是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人才,是基础科学领域的人才,是千千万万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统计学家/…… 如果没有这些人才做技术支撑,华为顶多为就是和国企/央企没什么两样,靠着国家政策吃饭,而不是用更先进的技术开拓并占领国外的市场,从西方国家嘴里抢食,这就是技术壁垒和技术碾压的优势!也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强烈打压华为的根本原因,“ 中国搞搞金融房地产和 娱乐 事业就行了,高 科技 领域别想动我的奶酪!不服?还搞?打压制裁你!

双一流是未来的主流趋势,不可逆!

知道了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还得有配套的高等教育模式,之前的唯院校论已然不能完全满足新时代人才的培养需要,必须加以改革, 以专业为导向,结合国家战略需要 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为一体的“双一流”终于落地了! 985/211实力不俗,全部纳入第一轮评选,又增加了一批专业实力强劲的院校,例如在医药领域有专长的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和成都中医药大学;在师范领域有专长的首都师范大学;在治安领域有专长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在外交领域有专长的外交学院等等!(2020新出炉的强基计划也是以专业为导向的例子)

其实,国家政策导向已经很明确了,等于告诉985/211:“你们是我的“亲儿子”,每年拿了我那么多钱却有人出工不出力,长期吃大锅饭也不好,这样吧,我把“干儿子”们也一起叫上,你们大家都凭本事吃饭,谁工作(教学)做的出色,我就把钱投给谁!而且是定期(每5年)考核,这叫 滚动淘汰机制 !别整天想着是我亲儿子,就可以继续吃老本!”“什么,老爹不把钱给我们专用了?那以后要认真做事情了!”有真才实学的还好,大家觉得,那些 因循守旧、坐吃山空 的“亲儿子”们慌不慌?

到21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对于出色的非985/211而言,这是天大的利好消息!长期以来,无论是经费、资源,还是考生、家长和 社会 ,都去仰望985/211,何时正眼看过我们?真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我有点自暴自弃了!现在国家居然一视同仁了?那我得好好表现(专业能力),即使这次没有评选上双一流,还有下一次,五年一次呢,我要好好努力研究自己的老本行! 所以,无论是国家层次的双一流,还是省级双一流,都是让各高校之间更好的进行良性竞争,从长期来看也是大势所趋,不可逆的!

作为考生和家长怎么取舍双一流?

2020年毕业季,不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成了问题,985/211也不例外,比如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有2/3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学校也紧急向 社会 求援。这个现象实际上告诉了我们,华南理工大学是工科类实力强悍的大学,但也仅限于 理学、工科 等专业,这些王牌专业确实不愁就业!但如果去华南理工大学学新闻专业,还不如去好点的综合类大学,或许会更好!而以前的考生和家长却以为985/211所有的专业都是好的!我只要读了985/211就可以高枕无忧,四年以后的现实情况却是残酷的!

2020年最难毕业季,个别院校和个别专业的就业率成了问题!

反观有些双非院校,例如南方 科技 大学、深圳大学和以香港中文大学为代表的中外合作机构,近些年越来越受到家长和考生的青睐,录取分数线不低于大部分985/211,而有些985/211却在下坡的路上渐行渐远。

2021QS南方 科技 大学位居国内第14,深圳大学进步也非常迅速!

可以预见的是,再过几年,985/211将会出现两个极端: 热门专业会更热,冷门专业会更冷! 那么不管专业冷热与否,江老师建议考生和家长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和职业倾向来综合考虑! 这样才能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走的更稳,走的更远!

END

好了,以上就是我对985/211和双一流该如何合理选择的解析,请收藏和转发,让更多的朋友知悉,谢谢!最后祝愿阅读完本文的20届考生,2020年高考既考的好,又报的好,好上加好!

附:

985工程院校名单

211工程院校名单

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A类36所,B类6所),其中郑州大学、云南大学和新疆大学是原211工程院校!

为啥好多人都喜欢说山东没好大学,觉得山东的大学不行?

这种说法纯粹是对于山东的偏见。山东属于孔孟之乡,还是有很多的好大学的。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山东都有哪些好的大学:

No.1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位于泉城济南——山东省省会,它属于国家“双一流”、“221工程”、“985工程”,属于山东省的第一学府,人称山大。

每年报名山大的高考生人数也是非常的多,山东大学的招生门槛也非常高,通常要高出本科线120分左右。

No.2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是中国一所以海洋和水产为特色,包括理科、工科、农科、医学……专业的综合类院校。

它的学科实力也非常强,属于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除此之外,中国海洋大学还有中国最美大学之称,依山傍海、环境优美。

No.3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位于山东省美丽的海滨城市威海市,是哈工大“一校三区”办学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也属于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是一所理工类院校。

No.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区)同样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属于五大能源集团、教育部和山东省政府共建高校。

它属于国家“双一流”、“211工程”,被誉为“石油科技人才的摇篮”。

除了以上四所院校之外,山东省还有很多实力雄厚的研究所、专业特色突出的省市共建高校等,比如:青岛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山东省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实力还是比较雄厚的,毕竟山东学霸何其多,所以认为山东大学没有好大学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河北34所本科大学预算出炉,前五名都是20亿,大家一起吃大锅饭!,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排行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