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淡忠奎 程晓玲 每经编辑:杨欢
图片来源:南方科技大学官网
时隔5年,第二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终于公布,共147所高校入围。
相比上一轮,最新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而是统称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
对于这一变化,官方解释——“双一流”重点在“建设”,学科为基础,不是人为划定身份、层次,派发“帽子”,更不是在中国高校中划分“三六九等”。
一般来说,经济与高等教育具有互相促进的作用,经济越好,高等教育水平会越高。反之,高等教育水平越高的地区,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促进当地经济水平的提高。
从此次“双一流”高校省份分布来看,今年GDP突破4万亿的北京,共有34所高校在榜,占到总数的23%,同一等级的上海有15所高校在榜,与传统经济大省江苏(16所)一同列入三甲。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省份入围高校多,哪些省份学科实力强劲?针对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官方解读,又透露出哪些关键信号?
省份排名:广东超湖北,与川陕并列
图片来源:上海科技大学官网
相比2017年公布的首轮名单,入围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的高校共新增7所,分别为南方科技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山西大学、湘潭大学。
按照所在地划分,广东无疑是“最大赢家”——其中3所高校均来自广东,分别为广州2所、深圳1所;其余4校分别为上海、江苏南京、山西太原、湖南湘潭各1所。
经过此轮调整后,“双一流”省域版图迎来新变化。
从全国来看,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中,拥有高校数量排名前十的省份分别为:北京、江苏、上海、广东、四川、陕西、湖北、天津、湖南、辽宁、黑龙江。
不过按照GDP排名来看,不少经济强省与“双一流”高校数量出现错位,这当中山东、浙江与河南尤为明显。
经济第一大省广东则实现“逆袭”,全省入围“双一流”建设名单的高校数量从5所增加到8所,总量从全国31省份并列第7位跃升至第4位。
此外,中部的山西也从此前12个仅入围一所高校的省份中脱颖而出,与河南、重庆、福建等省份并列拥有2所高校。
具体来看,这次的新晋“成员”入围有何考量?满足了哪些条件?
据教育部官方解读,新一轮建设范围确定了“总体稳定、优化调整”的认定原则。其中之一就是需求引导下的布局调整,即第二轮建设以“十四五”期间国家战略急需领域作为指引调整建设学科的指南,对拟建设学科的匹配度、水平和发展质量等进行综合考查,尤其是加大基础学科、理工农医和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布局。
同时还提出,鼓励建设高校主动对接需求、优化学科建设口径。允许个别建设学科所属建设高校根据自身特色优势、目标定位,以及服务国家、行业和地方发展需求情况提出申请。
此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2所高校,将自主确定建设学科并自行公布。此举旨在“扩大建设自主权,推动建设管理重心下移,强化建设高校的主体意识和创新动力,为若干高校冲入世界前列创造政策制度环境”。
城市突围:深圳破零,重庆承压
图片来源:摄图网501340968
大学高度,决定了城市的高度。
具体到城市维度,入围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的147所高校,分布于全国43座城市。
其中,高校数量最多的10城分别为:北京、上海、南京、西安、广州、成都、武汉、天津、长沙、哈尔滨)。无一例外均为直辖市或省会城市。
相比之下,苏州、宁波、无锡三座万亿经济强市,都只有1所高校上榜,而佛山、南通、东莞、泉州等地市也依旧挂零。
这不难理解,和一般地级市相比,省会城市往往都是一个省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各种资源也更加集中,能够为高校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
“新一周期建设高校和学科数虽略有增加,仍然是中国庞大高校和学科体系中的一小部分。”如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史静寰分析所言,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数量的人口和最大规模的高教体系,同时还存在高质量教育需求与供给之间不平衡的明显问题。
近年来,不少地方都在努力补齐高教短板、缩小供需差距。
例如,近两年不断传出“豪掷千金办大学”“疯狂补短板”的广东,不仅省会广州一次性新增2所“双一流”建设大学,其经济强市深圳也凭借南方科技大学的上榜,终于完成“双一流”建设大学数量从“0”到“1”的突破。
同时,也有一些城市面临“不进则退”的压力——重庆仅重庆大学、西南大学2所大学、5个学科入选,数量在4个直辖市中垫底。
有当地媒体直言:“重庆高校在这个名单中,有些汗颜”,在四大直辖市中,重庆入选高校和学科难以匹敌京、津、沪,和相邻四川“双一流”名单(入围高校8所)相比,重庆也无优势。
和重庆一样仅入围2所高校的河南,显然也压力满满——省会郑州仅入围1所高校,在6座中部省会城市中,与南昌并列垫底。相比之下,兄弟省会城市武汉、长沙分别入围7所、4所高校。
而就在最新“双一流”建设名单公布当天(2月14日),河南官方媒体公布2022年河南教育“30条”,明确今年全省教育工作30项重点工作,
其中包括:推动郑大、河大“双一流”建设提质进位,在内涵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加快7所“双一流”创建高校11个一流学科创建工作等。
学科分布:北上领跑,浙江跻身前五
图片来源:摄图网501273661
根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解读,“新阶段‘双一流’建设应当坚持以学科为基础,淡化身份色彩,探索自主特色发展新模式,引导各高校在各具特色的优势领域和方向上创建一流。”
在此轮建设的147所高校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布局有59个、工程类学科180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92个。
具体来看,物理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等学科新增数量都超过或达到3个,成为热门领域。
从分布上看,上海、北京、江苏、湖北、陕西新增学科数量较多,其中上海的复旦大学新增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5个学科。
与此同时,陕西省西北大学的考古学、西北工业大学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等新增学科,也跟高校特色和地方发展战略紧密相关。
“双一流”建设深化阶段,既要考虑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又要重视区域及行业建设的特殊需要。以学科为基础的分类建设依然是重要方向,也是衡量“双一流”建设中区域“实力”的重要指标。
从学科区域分布来看,即使不算清华、北大两所头部高校(自主设置),北京的“双一流”建设学科也高达90个,是实至名归的高等教育“第一城”。
此外,上海、江苏、湖北和浙江一同组成实力榜前五位,“一流学科”建设数量分别为64、48、32、23。
从代表性高校来看,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和浙江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数量分别为20、16、11和21。其中,浙大凭一己之力将浙江送入实力榜前5行列,可见其学科实力之强。
与之相对,河北、内蒙古、江西、海南、广西、贵州、西藏、青海、宁夏等“一流学科”建设数量仅有1个,创新资源相对匮乏,需要迎头赶上。
值得一提的是,传统“高教洼地”山西,近年来通过下大力气“补短板”,一流学科已经增加至3个。其中,山西大学首次入围“双一流”,哲学、物理学成为新增建设学科。
此外,由于“首轮建设成效并未完全达到预期、相比同类学科在整体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成长提升程度方面相对偏后”等原因,共有15所高校的16个学科被公开警示或撤销。相关学科将在2023年接受再评价,届时未通过的,将调出建设范围。
有人新入局,有人被警示。在“一流学科”更加强调需求导向,更紧密贴合国家或区域战略需求背景下,这种竞争不仅关乎高校发展,更关乎城市命运,是不容忽视的必争之地。
每日经济新闻
“双一流”大学最新排名公布,第一花落谁家?
随着第二轮双一流大学名单的发布,山西大学的表现可以说是十分亮眼,正可谓是梅花香自苦寒来,也算是不辜负多年来的发展建设。那么山西省高校排名第一学府究竟会花落谁家呢?
山西高校排名最新出炉!第一位:太原理工大学,全国排名第71名,中国一流大学;第二名:山西大学,全国排名第74名,中高中水平大学;第三名:中北大学,全国排名第126名,中高中水平大学;
以上就是山西省高校排名的前三名了,和2021年的排名相比较,前三名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太原理工大学,排名第一,持续领跑众所周知,太原理工大学是山西省内唯一的一所211高校,虽然现在211的标签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是该校这么长时间以来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一所大学,家长们都已经默认为该校的办学实力和教学实力非常高了,而该校也确实是很值得大家去报考。
该校的学科专业实力也是很强,譬如化学工程技术、机械工程和矿业工程等专业都是校内的重点专业,大家在填报志愿时的时候也可以多多考虑一下这些专业。同时该校历年的读研率和就业率也是非常高的,所以该校在国内的认可度这么高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山西大学,排名第二,再创新高随着第二轮双一流的公布,山西大学的发挥也是不经让人拍手叫好,该校这次一共就有2个学科入选,成功跻身双一流高校。在这次双一流大学评估的表现中,该校真是超常发挥,学科专业的实力将再创新高。
其实在山西大学落败于第一轮双一流之后,山西省当地政府就开始重点扶持山西大学的建设,想要扶持该校冲击第二轮双一流。其中,当地领导多次拜访北大,而北大也曾派出多名精英来扶持该校的双一流建设,这次成功入选也可见北大的援助还是起到效果的。
中北大学,排名第三,发挥稳定中北大学的军工背景很是强劲,校内也是有多个王牌专业,如今随着山西大学成功跻身双一流高校,希望中北大学入选的呼声也是越来越高。如果假以时日该校真的能够成功入选,那么山西省的高等教育一定会再上一个阶梯,外省朋友对待山西也会另眼相看。
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发布?
是的,记者2月14日从教育部获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共有建设高校147所。
据介绍,首轮“双一流”建设于2016年启动,至2020年结束。根据首轮监测数据和成效评价,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按照“总体稳定,优化调整”的原则,经过“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研究,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科为基础、以比选为手段,确定了新一轮建设高校及学科范围。
根据公布的名单,建设学科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布局59个、工程类学科180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92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自主建设的学科自行公布。
3所“双非”大学晋级为“双一流”,广东成为最大赢家:
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中,山西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以及湘潭大学等7所大学直接由“双非”大学晋级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其中广东独占了广州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3所,成为最大赢家。
加上首轮入选的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广东就有了9所“双一流”大学,向“高教强省”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并且在给予公开警示(含撤销)的首轮建设学科名单中,也没有广东高校的影子,足见广东“双一流”建设的含金量十足。
以上内容参考 中青网-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
中国教育最好的十大省
中国教育最好的十大省:北京、江苏、上海、湖北、山东、广东、浙江、辽宁、陕西、四川。
1、北京:
作为中国的首都,可想而知这里的教育是多么的发达。在北京这座大城市里,有着中国最出名的大学,那就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这里除了这两所大学外,还存在着很多211、985大学,比如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著名高校。所以这个地区的著名高校最集中,教育最牛。
2、江苏:
江苏高教资源丰富的根基当然是民国时期奠定的,一所国立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保留了其主体)所贡献出的力量支撑起了整个南京的大学圈。11所211大学,其中南大、东南大两所985,其余在综合、医学、师范、理工、农业、航天、水利、矿业等各分布一所211强势大学。其中综合类的苏大成绩耀眼。双非高校中,江苏大学表现也十分好。
3、上海:
上海,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高等教育发达。拥有44所公办大学,其中211双一流大学9所,985大学4所,即复旦、上交、同济、华师。其余5所为211大学,其中上海财经更是全国顶尖财经大学,录取分数线吓死人系列。除此之外,上海海关、上海立信、上海应用技术等学校就业也十分好,录取分数线均位于一本大学之列。
4、湖北:
湖北省在当时我们国家高等教育中的一个定位是中国教育的一个强省大省,不仅涌现出来了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知名的985学校,文理分布均衡。211大学中,华中师范实力很强,华农的一流学科数量超过一半985大学,中南财经、武汉理工、地大(武汉)都是行业领先大学
除此之外,武汉一、二本大学我数量也众多,各级各类学校分布广泛。并且由于当前国家发展中心的一个倾斜以及其地理位置的使然,使得这个省份的教育发展也会越来越好。
5、山东:
山东孔孟曾孙墨的老家,传统文化氛围浓厚。苏轼诗云:“我生本西南,为学慕齐鲁。”有山东大学等一批高校,高教方面并无十分突出。
6、广东:
广东省是中国的南大门,处在南海航运枢纽位置上。汉代时期,徐闻古港是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正式翻开了中西方国与国之间海上交流史的第一页 。到了清代,广州成为全国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改革开放后,广东成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和引进西方经济、文化、科技的窗口。
7、浙江:
中共中央、国务院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是唯一一个所有设区市居民收入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36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2021年,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4:1,是全国最低的省份之一。
8、辽宁:
据史书《禹贡》记载,辽宁建制于上古社会,夏商为幽州、营州之地,周分封属燕国。春秋时期,行政区划开始设郡、县,燕国置辽东、辽西两郡,秦置辽东、辽西、右北平三郡。公孙度置平州。伪满洲国期间,辽宁地区分为奉天、锦州、安东3省及关东州等。
新中国成立后,辽宁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为新中国贡献“1000多个全国第一”,被誉为“共和国长子”、“辽老大”。
9、陕西:
陕西省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西周、秦、汉、唐等14个政权在陕西省建都,是中国经纬度基准点大地原点和北京时间国家授时中心位于所在地。
10、四川:
四川省,简称“川”或“蜀”,省会成都。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内陆,地处长江上游,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为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古蜀文明发祥地,全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地。四川盐业文化,酒文化源远流长;三国文化,红军文化,巴人文化精彩纷呈。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最新“双一流”高校版图,谁是真正的“高教强省”?,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排行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