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夏天,抵挡不住火热的心。目前,我校2022年暑期学校即将开展,各教学单位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实际需要,根据年级、群体特点,聚焦学生成长发展和专业核心能力强化提升,在专业特色实践、科研训练、学科专业竞赛培育、创新创业和学生能力提升培训等方面,凝心聚力、团结协作、各展所长,纷纷“拿实招”“出妙招”“亮新招”“有大招”。

走出去,实习实践拓视野

各教学单位博采众长,特色鲜明,鼓励学生走出去、见世面,在国情社情民情中长见识、练本领、增才干。

哲学社会学院除举办“名家面对面”系列报告外,还特设多元文化教育参访活动,通过“耕读研学:与教师一起进田野”等活动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和人文素养。同时,赴河西走廊沿线开展社会实践研学活动,在重走丝绸之路、亲近历史文化的过程中感受时代变化、领略发展成就。法学院策划了“悟党史·鸿鹄志·青春行兰州大学法学院赴湾区研学实施计划”,组织开展专项研学实践活动。历史文化学院通过赴河西、陇东集中实习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同时多方联系合作单位与校友企业,让学生自主选择分散实习,提升学生专业能力。新闻与传播学院通过以“老区新貌”“伟大变革”“点赞新时代”“谱写新篇章”“中国好手艺”“红色之旅:新闻学子‘上党课’”“兰大优秀校友寻访之旅:兰大精神,受用一生”“近距离观察——县级融媒体‘面面观’”为主题的系列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综合素质与核心竞争力,保证同学们充分利用暑期时间走近新闻工作一线,探求新知。

数学与统计学院面向全国各高校2023、2024届毕业生开设思特奇暑期训练营,参加训练营可获得职业化素质评估报告、上市公司官方实训认证证书,优秀者可提前锁定思特奇校招offer。资源环境学院利用暑期学校将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实训、学术讲座、创新创业训练等活动有机结合,积极引领本科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同时要求一年级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与环境类理论与实践阅读,并根据“环境类课外阅读书籍推荐目录”自主选择5本以上书籍(文献),提交读书笔记。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开展祁连山北侧野外实践教学、甘肃省白银市填图实践教学和生产实践教学,激励学生学习和运用地学知识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实践性能力。生命科学学院组织学生赴武威市民勤县治沙站、武威市天祝县夏玛林场、陇南金徽酒厂、甘肃陇浆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和单位组织生物科学野外实习、生物技术生产实习。材料与能源学院组织走访参观学院各研究所实验室和中科院化物所、近物所、航天510所等科研机构,将所学专业知识联系科研实际,加深对科学研究的理解,进一步培养专业兴趣,同时为升学做准备。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根据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需求,结合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既定的教学计划,结合专业教学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1-3周时间的集中工程实践活动,并设置必修环节和选修项目,鼓励各专业同学充分利用好学院提供的丰富实践资源,充实假期、开拓视野,增强实践动手能力,达成毕业要求及培养目标,从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积极提升自己。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借助“校、院、企”联合新体系,组织本科三年级各专业学生赴中核404、秦山核电、大亚湾核电、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等企业和研究所进行1-3周的专业实习。生态学院强调课堂内外学习统一,组织学生到试验站和保护站等开展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和生态学专业实习,激发学生的创造和实践能力。

基础医学院围绕“新医科建设”开展医学基础实验训练、教学能力训练及临床实习实践。口腔医学院派青年教师和参赛学生代表前往山东省烟台市参加2022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口腔医学院和公共卫生学院分别安排学生前往甘肃省人民医院进行临床实习,并覆盖呼吸、心内、儿科、公共卫生、感染控制等科室,提升学生的实践、临床操作能力。药学院通过企业实习、医院实习、野外实习和暑期实习,巩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深其对医药行业的了解,确认喜欢或擅长的领域,为择业就业奠定基础。第一临床医学院分别针对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开展临床医学实习、早接触临床实践活动,培养临床工作思维,提升临床医学技能。萃英学院“暑期小学期”所有课程面向全校开放,并设计了生物萃英班野外实习、兴隆山素质拓展活动、临夏“民族与民俗”文化教学实践活动、师生趣味运动会、科研导师见面会等,开展科研训练、社会实践、学术竞赛培训、校际交流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内其他“拔尖计划2.0”实施高校举办的学术会议、学术论坛、学术报告等活动,进一步拓展学术视野,推动暑期校际合作。

往年暑期学校各教学单位实习实践图片剪影

请进来,讲座报告增学养

各教学单位为有志于继续深造和开展学术研究的本科生邀请了一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通过丰富多彩的讲座和报告,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科研实践能力,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科研热情,帮助同学们贯通学术研究的“任督二脉”,打通专业入门的“最后一公里”。

经济学院邀请相关学科及行业领域内的校内外专家,开展了学科前沿讲座、专业兴趣培养讲座等,一方面开阔学生的学术眼界和实践视野,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另一方面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通过“外语能力提升交流沙龙”和“数据与设计驱动的论文写作沙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马克思主义学院针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开展“面试与口才技能专题培训”和深造规划辅导,回应学生就业和考研的相关困惑。文学院的“志愿实践交流沙龙活动”邀请了志愿实践方面的优秀学生与团队,为本科生开展经验交流,增强本科生志愿服务参与热情。同时,精心策划的考研经验分享会也为本科生做好考研备考搭建了交流平台。历史文化学院通过“历史文化领域空间分析的GIS方法”“大数据、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等短期课程与讲座,提升学生专业素养。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提出了“紧追学科前沿、丰富名师讲坛、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创新能力、提高专项技能”的指导思想,组织各类名师课程和前沿讲座以及针对不同主题的科研能力训练活动。化学化工学院邀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为相关专业学生开设短期课程,提高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并针对化学强基班学生安排科研能力提升讲座,就科研项目选题、科研素养培养等方面进行强化培训,使学生尽早了解科研、尽快进入科研状态。大气科学学院分别开展了专业学习能力提升强化项目和专业实践能力提升强化项目,通过院士报告和校内外专家报告、校内外综合实习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的“力学创新与实践训练”暑期学校以“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和“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为背景,进一步强化基础力学专业理论的学习和运用,为未来即将进行的两项力学大赛奠定基础。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和科研院所及企业行业联合开展讲学活动,开设“铸剑强国 核以道和”核科学系列学术讲座,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拓展师生的学术交流的空间。

此外,为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在全体学生中营造追求真知、崇尚学术、积极创新、励志成才的学术文化氛围,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联合教务处、研究生院和各学院连续第三年开设“国际课程与实践周”课程,为学生搭建了与国外专家就国际热点、学科前沿问题面对面学习交流的平台和培养思辨能力、提升科学素养的机会,也为推动全英文教学及课程建设、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水平创造了条件。“国际课程与实践周”课程设置以精品化、开放式为导向,注重学科基础性研究与学科领域发展前沿的结合,形式多样,学习内容丰富,有利于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往年暑期学校各教学单位讲座报告图片剪影

沉下去,潜心学习强基础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论应用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各教学单位以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提升学生的专项能力、综合素质与核心竞争力为目的,举办了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课程、培训、讲座等活动。

外国语学院开展了一系列外语能力提升培训和辅导项目,“中俄文化交流周”文案创新大赛、“用外语讲中国故事——夸夸我的家乡”短视频大赛等极具专业特色和创意的比赛,着力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艺术学院教师对参赛学生进行专业赛事辅导和参赛曲目演唱指导,利用暑期学校对参加中韩声乐比赛、兰州市十五运会开幕式演出、兰州国际钢琴公开赛等活动的同学进行专业的指导培训。数学与统计学院以提高学生“数学建模”能力为主要目的开设暑期培训,以赛促练、以赛促学,夯实理论基础,提升实践技能。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以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实施为引领、以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为目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化学化工学院安排“PPT制作实用技巧”和“科技论文写作”主题讲座,针对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技能进行强化提升培训,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生命科学学院举办以“兰大之美”为主题摄影图片征集活动和“人人做科普”有奖征集活动。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开展第六届“丝绸之路”全国草业科学实践技能大赛暨大学生、高中生夏令营活动,旨在提高学生专业动手能力和认知能力,激发草业学子对草业科学的兴趣和认知度,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为今后高阶学习和深造奠定基础,做好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习阶段的过渡与衔接。

基础医学院通过表达能力培训与实践、表达性艺术沙龙、应用心理学(医学心理方向)辅修专业学生成长讲座等方式助力基础医学拔尖人才及卓越医师培养,并组织举办临床医学执业医师考前辅导等。公共卫生学院安排预防医学、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三门课相关老师在线进行执业医师考试辅导。护理学院组织开展选拔优秀本科生培优、本研贯通培养选拔、优秀毕业生经验分享和暑期优秀护理本科生“夏令营”活动,以实现学生核心能力强化提升。第二临床医学院开展医疗服务专项活动,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开展中外学生跨文化交际训练营,既能提高在校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加深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同时也注重发挥各国留学生的积极作用,有效提升校园活动国际化水平和中国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体育教研部组队参加甘肃省第十五届运动会,高水平运动队赴康县夏训,着力提升我校竞技体育水平。

往年暑期学校各教学单位课程培训图片剪影

炎炎夏日,热情不减。2022年暑期学校,各教学单位以更加系统的教学设计、更加完善的培养体系、更加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广泛地参与,为进一步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做了精心谋划,也为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创造了有利条件,更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走向社会、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广阔舞台。

来源;兰州大学教务处

文:常远

图:常远

编辑:魏丽红

责任编辑:彭倩



在兰州大学就读是一种什么体验

本人算是半个兰大土著,2014年本科入学,2018年研究生入学,今年是我在兰大学习的第5年。当初从没听过兰州大学的我,表示命运还是很奇妙的。我们自己戏称兰大为末流985。各种原因限制了兰大的发展,我们也许在985高校毕业生中不是最起眼的那个,但肯定是靠谱踏实又肯干的那个。这里虽然没有东部城市的繁荣昌盛,但西北独有的内敛肯定让你心服口服。如果你分数中等,上不了第一梯队的985,又想要个好学历,我觉得兰大是个好选择,她的性价比很高。低投入、高产出是独有的兰大现象,书上的教授亲自教学、批改作业,辅导员也很认真负责。如果你为知识而来,兰大不会让你后悔。但如果你对物质条件要求较高,那兰大可能会让你有些失望。

作为妥妥的东北人,表示兰大虽然地处偏远,但包容性很强,很锻炼人。经过五年的适应,我已经习惯了西北的生活。虽然这里没有令人垂涎欲滴的家乡美食(锅包肉、溜肉段、冷面),但是这里的饭菜也还不错啦。正宁路的特色小吃应有尽有,烤鱼、自制薯条、凉粉、肉夹馍、羊杂汤都能满足你夜晚填不饱的胃。本部南门、医学校区南门晚上都有小吃摊,晚上学完习根本不用担心没饭吃,点完煎饼果子、土豆年糕、再来碗牛奶鸡蛋醪糟,简直不要太美。榆中后市的快餐好吃又便宜,让人十分怀念。

对于北方的同学来说,这里的气候基本符合冬暖夏凉,唯一的不足就是昼夜温差太大。早上穿风衣、中午穿短袖、晚上穿棉服还是比较正常的操作。气候、饮食都比较好适应。

南方的同学也不用担心。因为这里虽然没有豪华的空调,但是热气腾腾的暖气绝对让你满意,彻底治愈你的冻疮,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冻伤了

在兰州大学就读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我是考研才有缘来到兰大,本科生都是在榆中县就读,所以就不谈榆中了。说说城关校区这边的情况吧。

一开始本来没打算报考兰州大学的,考研期间看了一篇关于兰州大学的考研经验贴,有部分文科专业研一的时候会先到江苏南通就读一年,单人寝室,落地窗,海景房,超大浴室和浴霸,这幸福的条件立马就让我动容改了自己的第一志愿,当时仅剩下两个多月的时间备考,本来没抱多大希望但是很幸运的过了初试,复试也是最后一个被录取的,真的是很幸运的选手一枚。来到了兰州,第一次看到了黄河,很激动。

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什么感觉呢。大概就是过得很安逸,很佛系。这个当年核物理名列前茅的学校,现在好像没有了当年的锐气,不争不抢的伫立在西北的荒漠之上,以至于我到了兰州之后,整个人也都变得懒洋洋的,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每天的生活就是上课,学习。对,兰大人真的很爱学习,图书馆里满满当当都是人,五一放假的时候我出去玩,但是据我舍友说,同伴的很多同学都是在图书馆里度过的。以至于我现在看到满眼的作业,也不再像以前一样拖延。

这是夜幕下的图书馆——积石堂。

我就读的专业有非常非常庞杂的作业,几乎每周的周末都是在写作业中度过的。每个专业的任务是不同的。我读的是文科,很多理科学长他们听到我们有作业都觉得很震惊。当然了,他们的任务就是不停地做实验,或者出野外。理科生会比文科生辛苦很多,每天都泡在实验室里一呆就是一整天,出野外的同学回来之后晒得黢黑,所以研究生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兰州不像其他省会那样有嗨不尽的夜晚,城市不大,主城区这一片区域真的很小,但真的是一个很佛系的城市。来往的行人上班的时候看不到焦虑的表情,匆忙的步伐,即使红灯了车辆还是会为行人让路,卖饭的大姐也慢悠悠的从来不着急,好喝的奶茶从来不做宣传,这都让我觉得很幸福微妙。

兰州大学真的是一个值得的选择,不会后悔,兰大也不会让你失望。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让暑期载满青春之梦——兰州大学各教学单位暑期学校风采录,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排行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