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祝华 王健高 张晔 王春 叶青 通讯员符聪 张艳梅

2022年高考正在进行中,填报志愿也不远了。考生们,我国的海洋大学了解一下?

6月8日恰逢第十四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五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不妨关注下我国几所重点涉海高校的优势专业和科研成果,或许,你也可以加入,成为浩瀚大海中的一朵“浪花”,助力海洋强国之梦乘风破浪驶向深蓝。

底气:前沿争锋,创新突破

海洋,孕育着生命,也蕴藏着无数的宝藏,是人类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

海洋大学是我国海洋工程领域当之无愧的研究高地。近年来,从各个部委到多个沿海省份山东、上海、江苏、广东、海南等,均提出了加强特色海洋大学和海洋优势学科建设,加强海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通过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学科交叉融合,服务国家战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海洋大学科研团队对海底电磁采集站进行回收

位于山东省青岛市的中国海洋大学,在海洋技术装备研发、国家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方面可谓实力雄厚。其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是我国最早设立的、以培养海洋地球物理勘探领域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学科基地。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是我人生方向的起点,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让我感受到了地球物理方法的优势,上天入地,无所不能。这也是我现在在做并且会一直坚持下去的方向。”中国海洋大学2004级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优秀毕业生、“优青”称号获得者姜兆霞回忆在中国海洋大学四年的大学时光时说。

上海海洋大学的特色研究方向是发展深海装备、探索深渊奥秘。该校团队依托自主研发的万米级深海装备组织5次深渊调查,在马里亚纳、新不列颠和玛索海沟成功采集海水、沉积物和生物样本,并首次报道马里亚纳海沟有机碳埋藏量、深渊钩虾食物来源和汞污染积累、陆源有机碳在深渊海沟的富集等,拓展了人类对深渊环境的认知。

在极地研究方面,上海海洋大学自2005年首次派员参加南极科考以来,在极地生态学、极地海洋学、极地生物资源管理与国际履约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维护我国在南北极的海洋权益贡献智慧。

上海海洋大学校园一角

江苏海洋大学重点瞄准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等前沿课题,持续投入基础科研建设,先后建起了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省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省海洋药物活性分子筛选重点实验室、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海洋遥感大数据应用中心等一批特色鲜明的科技研发服务平台。

广东海洋大学则大力开展耐盐碱水稻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创新研究,致力形成可示范农业科技创新产业链,为提升粮食科技创新和盐碱地生态修复能力,突破“藏粮于地”空间、拓展“藏粮于技”储备开辟新路径。

位于热带岛屿省份海南省的三亚市,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毋庸置疑必须突出“热带海洋”特色:在国际上首次发布重要经济物种海藻条斑紫菜基因组;首次突破密斑刺鲀的人工繁育技术……一项项涉海科研成果从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转成生产力,走上“餐桌”摆进“货架”。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科技人员开展科研活动

期待:猛龙过江,谁来接招?

拥有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一所大学的“气质”和“底气”,前辈学者的求学与科研经历,最能激励青年学子前赴后继,施展抱负、建功立业,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

近年来,中国海洋大学打造筑峰、繁荣、名师、英才等高层次人才工程,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引进培养了一批战略科学家和青年领军人才。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电磁技术与装备研发团队负责人李予国教授就是其中一位,作为学校学术带头人,他主持研发的我国首套“海洋可控源电磁勘探系统”不仅填补了我国深海可控源电磁探测的空白,其中核心设备1000A大功率水下电流发射系统和4000米海底电磁采集站,还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挪威之后又一个有能力在水深超过3000米海域进行可控源电磁场测量和研究的国家。

另外,其团队在南海流花海域利用该系统成功获得了我国首条深海大功率海洋可控源电磁剖面,这标志着我国在海洋电磁技术创新和装备研制领域步入了世界先进行列,也为我国深海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工作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李予国认为,当前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陆上、浅海区油气资源储备的日益减少,深海油气资源成为国际能源争夺的焦点,海洋油气勘探也步入高潮。

江苏海洋大学的‍教授申欣是我国海洋科学领域首位入选“香江学者”的科学家,他在国际上首次揭示星虫动物门应并入环节动物门,创建系统发育线粒体基因组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

“谁家的孩子谁抱走,将家谱不明的生物分化搞清楚。”申欣这样生动地形容自己的研究是给海洋生物“编家谱”。“深海生物的起源是当今国际上海洋生物学研究关注的热点。由于生态污染和环境恶化,很多海洋生物在我们认识它们之前就已经灭绝,所以海洋生物家谱的研究显得更加急迫和重要。”申欣期待更多青年学子到江苏海洋大学碰撞思想的火花。

图片由受访对象提供

编辑:王宇

审核:朱丽



中国有海洋技术专业的大学有哪些?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简称海大或中国海大,原名青岛海洋大学,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始建于1924年,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学校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海洋大学联盟、北极大学联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ESI全国排名45[1] ,ARWU排名39[2]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牵头高校。

截至到2015年9月,学校辖崂山、鱼山和浮山三个校区,设有17个院(系),1个基础教学中心,1个社会科学部,69个本科专业。学校有13个博士后流动站、1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学校有在册各类学生45700余人,其中全日制博士研究生1700余人、硕士研究生7200余人、本科生15400余人,留学生900余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5400余人、继续教育生15000余人。

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海洋大学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海洋局共建的广东省重点建设大学之一,是一所以海洋、水产、食品学科为特色,理、工、农、文、经、管、法、教、艺等学科协调发展,以应用学科为主体的多科性海洋大学。是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学位授权体系的大学。

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35年的广东省立高级水产职业学校。1997年1月10日,湛江水产学院和湛江农业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湛江海洋大学。2001年12月,全国重点中专湛江气象学校并入。2005年6月15日,经教育部批准,湛江海洋大学更名为广东海洋大学。

学校坐落于海滨城市湛江市,截至2014年11月,湖光校区(校本部)、霞山校区、海滨校区校园总面积4892亩,其中主校区占地4083亩。校舍总建筑面积达65.89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56万册(含电子图书80万册),教学科研设备值2.75亿元,固定资产值约12.4亿元。

截至2014年11月,学校设有18个二级学院、1个教学部、1个独立学院,有67个本科专业,39个高职高专专业。有全日制各类学生2.9万余人,独立学院1.6万余人,成人高等教育学生1.3万余人。有教职工1914人,其中专任教师1319人。

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简称海大,是一所以航运为特色,多学科综合发展的交通运输部直属理工类院校,是被国际海事组织认定的海事院校之一。大连海事大学历史悠久,系晚清至新中国建立40余年间中国仅有的三所海运高等院校合并而成。1953年,由东北航海学院、上海航务学院、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大连海运学院,1978年被中共中央列入全国重点大学行列。1994年,大连海运学院更名为大连海事大学,并实现交通运输部、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重点共建,国家首批“211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至2013年,学校占地面积13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拥有设施和功能齐全的航海类专业教学实验楼群、航海训练与研究中心、水上求生训练馆、教学港池、图书馆、游泳馆、天象馆等;拥有航海模拟实验室、轮机模拟实验室等100余个教学科研实验室,拥有2艘远洋教学实习船。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共计20000余人。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是上海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海洋局、国家农业部共建的农林类高等院校,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学校前身为始建于1912年的江苏省立水产学校,1952年更名为上海水产学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水产大学,2008年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

截至2014年5月,上海海洋大学有浦东新区沪城环路校区、杨浦区军工路校区、杨浦区民星路校区3个校区,主校区沪城环路校区占地约1600余亩,规划建设面积58.6万平方米。学校设有12个学院,设置47个本科专业及方向,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学校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12800余人、研究生2800余人。

大连海洋大学

大连海洋大学(Dalian Ocean University )简称“大海大”,是国家海洋局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学校原为农业部直属的四所水产类高等院校之一,是中国北方地区唯一的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工、农、理、管、文、法、经、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

大连海洋大学的前身为创建于1952年的东北水产技术学校,1978年升格为大连水产学院,2010年3月,更名为大连海洋大学。学校原为国家农业部直属院校,2000年由农业部划转辽宁省管理。2010年3月,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海洋局签订协议,共建大连海洋大学。

截至2015年9月,学校有黄海校区、渤海校区和瓦房店校区3个校区,占地面积1170亩,教学、科研使用海域面积67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教职工1100余人。大连海洋大学新校区位于大连市普湾新区,规划总用地面积165.78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36.4亿元。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是一所以航运、物流、海洋为特色学科,兼有工、管、经、法、文、理、艺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1]

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09年7月的晚清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船政科,为中国高等航海教育发轫地,历经邮传部高等商船学堂、交通部吴淞商船专科学校、重庆商船专科学校、上海航务学院时期,伴随历史变迁,曾一度停办,最终于抗战胜利后在沪第三次复校。1958年交通部决定在上海恢复上海航务学院建制,1959年9月正式开学,并命名为上海海运学院。[2] 学校原为交通运输部直属高校,2000年,划归上海市管理。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上海海事大学。2008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交通运输部签订协议,共建上海海事大学。学校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入选院校。

根据2015年学校官网介绍,学校开设有45个本科专业,10个高职专业。有20000余名全日制学生,其中有本科生17000余人,各类在校研究生3000余人。有1000余名专任教师,其中有教授150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约58%。

集美大学

集美大学是福建省省属多科性大学,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交通运输部、国家海洋局与福建省共建高校 ,博、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办学始于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1918年创办的集美师范学校,1994年在原集美航海学院、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集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五所高校的基础上合并组建集美大学。2008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集美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航海、水产等面向海洋的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

截至2013年9月,该校占地面积2300多亩,校舍面积102万平方米,新校区入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是全国高校唯一入选的项目。建有万兆高速校园网,图书馆建有数字信息检索中心,馆藏纸质文献228.51万册,中外文现刊2700多种。设有20个学院,66个本科专业,有专任教师1500多人,面向全国招生,全日制在校生26000多人。

浙江海洋大学

浙江海洋学院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学校是一所以海洋为特色,理学、农学、工学、文学、医学、管理学、教育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高校。设有17个学院,31个本科专业和捕捞学、海洋生物学2个硕士点以及若干个地方经济建设急需的高职(专科)专业。是一所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海洋特色明显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

2015年9月,浙江海洋学院拟更名为浙江海洋大学。

河海大学

河海大学是一所有近百年办学历史,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授权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实施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以及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拥有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河海大学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15年创建于南京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1952年南京大学水利系、交通大学水利系、同济大学土木系水利组、浙江大学土木系水利组以及华东水利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华东水利学院”。1960年成为全国32所工科重点大学之一。1985年恢复“河海“传统校名,并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

河海大学校本部坐落于南京市鼓楼区,并在常州市新北区、南京市江宁区设有校区。截至2014年,河海大学有6个国家级以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级以及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12个博士后流动站;1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9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涉及18个工程领域;51个本科专业。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学科综合实力处于全国领先位置,水利工程学科总体实力最强,支撑及相关学科门类众多。[2] 为中国水利科学的最高学府。

截止2014年,学校有教职工3409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079名,博士生导师364名;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双聘院士15名。

国内哪些学校的海洋科学专业比较好?

目前国内海洋科学专业比较好的学校是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浙江海洋大学、河海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大连海洋大学等等,

厦门大学

虽然这是一个比较冷门的专业,但是前景还是比较好的,近年来多所高校逐渐开始开设海洋科学专业,尤其近两年,开设这个专业的高校持续增加。

中山大学

现在国内对于海洋科学的研究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少的,但是海洋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所以未来对于海洋的研究和投入会极大增加。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作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本科生,说一说我们学校的海洋学院。我们学校的海洋学院创建于 2004年,是地大新设的院系,学院设有海洋科学和海洋资源与环境两个专业,以海洋石油天然气(含气体水合物)资源、海洋地质、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态环境作为培养学生的主要专业方向,同时海洋学院还建有海洋地质博士点、海洋地质和海洋化学硕士点,海洋地质博士点为省部级重点学科。海洋院的学生拥有各种实习机会和做实验的机会,海生课的实验会有显微镜观察海洋生物以及解剖海洋生物等。学校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所以海洋院的学生福利待遇还是很好的,学校也对海洋专业比较重视,所以地大的海洋科学还是不错的,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同学,这些海洋高校了解一下?,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排行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