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的载体,表达和传递着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上个月,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光明网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22”揭晓仪式在京举行,“稳”当选年度国内字。

作为年度汉字,“稳”字体现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中,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巍巍中国巨轮在风高浪急中破浪前行,中国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成功实现了“变”中谋“稳”。作为年度汉字,“稳”字同样体现在高校的建设过程中。历经百年,中国农业大学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多个方面“稳”中求“进”。

人才“稳”

一流专业,培植铸魂育人之“土壤”

作为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中国农业大学走过百余年岁月,发扬严谨求实、厚德博学、勤勉持重、爱国忧民的传统,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为莘莘学子培植了一方人才成长的“沃土”,持续为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支撑。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和基础平台。一直以来,中国农业大学积极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36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专业入选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10个专业入选“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是获批专业数最多的学校。

此外,中国农业大学大力推进专业认证工作,牵头制定普通高等学校农林类专业认证标准,成为农科专业认证标准的制定者。学校农学专业率先通过国家农科专业(第三级)认证;3个专业率先通过中俄联合认证;6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数据截至2022年9月)

在各类专业榜单中,中国农业大学的专业则化为了一个个“耀眼”的数字,展现着它的强劲实力。2022“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中国农业大学共有76个专业上榜,其中18个专业获评A+,13个专业位居全国第一。

优化专业布局、建设一流专业是振兴本科教育、提升本科质量的重要保障。面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的形势,面向国家所需,中国农业大学坚守农大使命、坚持统筹布局,改造升级传统专业、谋划建设新兴新型新生专业。2021年,中国农业大学获准增设4个本科专业,其中,兽医公共卫生、土地科学与技术、社会政策3个专业均为全国首次设置,开创了相关领域人才培养的先河,是学校扎实推进新农科建设的重要举措。

育天下之英才。中国农业大学以“通专平衡““交叉融合”为核心理念,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京畿之地培植铸魂育人之“土壤”,滋养青年“新苗”成长为“参天之树”,将“心系民生”的种子播撒到祖国的天南地北,续写中国农大的土地情。

创新“稳”

顶尖学科,结出科技突破之“果实”

创新,是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更是一流高校必须要承载的历史责任与使命担当。多年来,中国农业大学科研工作者心怀“国之大者”,顶天立地、辛辛苦苦做科研,打造农业科技领域的“国之重器”,谱写出一幅幅兴农报国的崭新篇章。

农学院赖锦盛教授

农学院赖锦盛教授团队自主开发的两把属于中国的“基因剪刀”,弥补了我国在基因编辑核心工具领域的技术空白,一举打破国外对该项技术的垄断。

“沃德158”“沃德188”证书颁发,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杨宁教授(左3)

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培育的“沃德188”“沃德158”等白羽肉鸡品种,突破白羽肉鸡核心种源“卡脖子”技术瓶颈,开启我国肉鸡产业种源自主的新时代。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吴才聪领取“北斗卫星导航应用推进贡献奖”

在“北斗精准农业应用”重大项目的助力下,全国北斗农机远程监测终端推广接近40万台,北斗农机自动驾驶系统推广约2.5万台套,国产化率超过95%,彻底打破了国外垄断,首次在我国实现了单项精准农业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国家需要的地方,中国农大一直在前线。多年来,中国农业大学肩负起大学在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重大使命,始终坚持“四个面向”,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做出了无数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累累硕果的背后,隐藏的则是中国农业大学强劲学科实力和优良的科研平台。

学科是大学的基本组成单元,是科技创新的主要载体。中国农业大学聚焦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实力稳步提升。

在两轮“双一流”建设中,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农业工程等9个学科均位列“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在最新的ESI学科排行榜中,学校14个学科位列全球前1%,其中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2个学科位列全球前1‰;在2022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学校5个学科跻身全球前30;在2022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学校农业工程、作物学、畜牧学3个学科稳居中国高校第一。

科研平台是支撑科研成果顺利完成的基石。多年来,中国农业大学基础条件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农业领域首个分子设计育种前沿科学中心、农业农村部基因编辑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平台等基地建设实现突破进展。截至2022年9月,学校拥有11个国家级科研平台,12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0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基地,3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科技示范展示基地,9个部级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1个省部级综合试验基地,构建起了产出科研硕果的优良环境,助力学校师生不断产生出更有质量、更具分量的科技成果。

“稳定”培养优秀人才,中国农业大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建设高质量的农林教育体系、加快培养适应农业现代化需求的高质量新型人才中努力做出应有贡献。

“稳定”产出科研硕果,中国农业大学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聚焦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推进科技攻关。

站在卯兔年的全新起点,中国农业大学仍将“稳步”向前,勇担使命,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谱写全面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篇章!

欢迎关注中国农业大学招生办头条号!

本文素材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官网、中国农业大学官微、中国农业大学新闻网、最佳大学、软科、中国社会科学网



怎样看待中国农大教授李宁贪污被判12年事件?

李宁被羁押的四年多时间里,我和律师向检察院、法院又多次递交取保候审申请,都如石沉大海,再也没有收到任何回复。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依法保障和促进科技创新的意见》明确规定:“对于重点科研单位、重大科研项目关键岗位的涉案科研人员,尽量不使用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李宁是年过半百的科研人员,牵扯的是经济案件,没有犯罪前科,不会发生社会危险性。特别是从一审庭上公诉方以及李宁的辩护律师袁诚惠、邢嘉然出示的证据看,李宁应该是无罪的。一审休庭后,检察院、法院都没有继续调查,这三年也没有任何人提审李宁,检察院扣押的李宁私人物品和涉案公司的凭单、电脑等均已发还,检察院和法院冻结的涉案公司的银行款项也已经解除冻结,在这个阶段,不同意取保候审,不可以申诉,案件陷入杳无音信的等待就显得更加残忍且有违天理人情了。

我查不到我国官方取保候审率的数据,然而在司法实践中,除非已经确认判轻刑、缓刑的,否则很难被批准取保候审。有各国审前羁押的数字可以参考,中国审前羁押率至少在90%以上,英国审前羁押率约为5%,意大利15%,在芬兰6%,日本为19.8%。可见在我国,羁押是原则,取保候审是例外。与“拘禁是例外”的国际准则是有差别的。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判决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其实这对犯罪嫌疑人来讲也是极不公平的。首先,任何案件都有无罪、轻罪的可能,例如李宁,不论是否有罪,已经被羁押了四年多,对李宁和家属来说,和判了四年多没有区别,没有任何手段可以弥补这四年多失去的自由和受到的伤害。其次看守所的条件要比监狱恶劣得多,而且不允许家人会见,不可以申请保外就医。现实案例中,为了尽早离开看守所而放弃申诉,只求尽快到监狱服刑的也不在少数。第三,如果刑期不够折抵的,或者干脆就是无罪的案子,由于当事人受不了漫漫无期的惩罚性羁押,容易被迫和检察院或者法院达成妥协,现实中,关几年判几年的“实报实销”做法也很常见。超高的羁押率,除了给当事人和家属带来巨大痛苦之外,庞大的羁押成本,以及一旦无罪,国家赔偿的支出,无疑是需要纳税人来买单的。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光明网等联合主办!一个字,揭秘中国农业大学“硬核”实力!,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排行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