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的温度并不是越低越好的,汽车的发动机都有一个正常的工作温度区间。

汽车的冷却系统主要作用其实并不是降温,冷却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将发动机保持在一个正常的温度区间内,只有这样发动机的效率才是最高的。

如果发动机的温度过低,那发动机的效率也是很低的。如果发动机的温度过高,那发动机是无法正常工作的。

所以发动机的温度既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

很多车都在使用水冷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是依靠冷却液散热的,水冷发动机内部有冷却液在不断循环,这样可以带走多余的热量。

水冷发动机的散热效率是很好的。

一般的家用车发动机正常的工作温度区间在90摄氏度到95摄氏度之间,有些性能车的发动机在正常运行时温度还要更高一些。

如果发动机的温度过高,那会导致发动机出现润滑不良的现象,严重的还会出现拉缸的现象。

家用车的冷却液是需要定期更换的,一般的家用车需要每隔两年更换一次冷却液。

如果冷却液长时间使用,会出现冰点上升沸点下降的情况,这样会影响发动机的正常运行。

汽车水温低对发动机会有影响吗

发动机运转时,会产生很高的温度。普通家用车发动机的正常温度范围应该在85℃到100℃之间。如果温度过高,会有更多的液体蒸发,形成很大的气压。当高强度气压积压过大时,会出现“沸腾”现象。但是目前冷却水的沸点在130℃左右,比普通水
汽车水温低对发动机会有影响吗
发动机运转时,会产生很高的温度。普通家用车发动机的正常温度范围应该在85℃到100℃之间。如果温度过高,会有更多的液体蒸发,形成很大的气压。当高强度气压积压过大时,会出现“沸腾”现象。

但是目前冷却水的沸点在130℃左右,比普通水的沸点高很多,所以即使温度计检测到温度超过100℃,有时候也不会有沸腾的问题。

但是停车后,切记不要贸然打开水箱盖,因为里面的高温高压气体会瞬间喷出来,伤害身体。

如果温度太低,会增加发动机的磨损程度,增加积碳的形成概率,增加你的油耗,从而逐渐恶化发动机内部部件的性能。

由于发动机的工作温度是一个范围值,所以受试者提到的常年温度小于90℃,如果不低于85℃,则在正常值范围内。

现在的汽车都可以自动调节和控制水箱的温度,方法就是通过节温器的检测

当发动机温度过低时,节温器关闭,旁通阀打开。此时,散热器内部的冷却水通道被切断,冷却水流出缸盖水套,通过节温器的旁通阀和旁通管进入水泵,由水泵送至缸体水套。

由于冷却水不通过散热器散热,可以迅速提高发动机温度,这种提高发动机温度的方法称为小循环。

小循环在汽车冷启动初期比较常见,需要快速提升发动机温度。

当发动机温度过高时,节温器的工作正好与小循环相反。主阀打开,旁通阀关闭。冷却水全部从主阀进入散热器散热,使水温迅速下降,再由水泵送至缸体水套。这种冷却方法被称为大循环。

可见,节温器是让发动机长期保持正常工作温度的关键,但很多老司机都有拆节温器的习惯。

卸下节温器后,发动机的散热速度更快,可以降低启动风扇的频率,甚至可以为夏季车主减少一定的油耗。然而,它也有它的缺点。目前汽车上使用的温控器多为蜡制温控器,具有运行可靠、结构简单、坚固耐用、制造方便、易于批量生产、成本低廉等优点,因此应用广泛。

蜡式节温器的特点主要是:

1.气门的升程只反映水温的变化,不受发动机内部水压的影响,传感器有足够的刚性;

2.内部感应器尺寸小,对冷却水的流动阻力小;

3.内部机械部件强度高,使用寿命长,适用于各种型号。

但是这种蜡制节温器的缺点也很突出,就是开启时需要很长时间吸热,所以汽车不预热时不要高负荷行驶,否则节温器不开启时会拉缸,拆下节温器只是让发动机预热时间变长,会给发动机带来冷磨效果,其磨损损伤不亚于沸腾造成的。

综上所述,发动机在低温环境下运行时,当空气温度为5℃时,启动发动机一次,气缸的磨损相当于汽车行驶时30 ~ 40公里的磨损;发动机在-18℃时启动一次,气缸的磨损相当于汽车行驶时250公里的磨损。

而且,在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中,50%的气缸磨损发生在起动过程中,而低温起动磨损约占总起动磨损的60% ~ 70%,气温越低,发动机磨损越大。

所以,如果车主发现自己汽车发动机的工作温度不在正常范围内,首先要考虑节温器是否有问题。

汽车水箱的水多久换一次比较好防冻冷却液建议更换周期_3/6年发动机防冻冷却液(下文简称防冻液)需要定期更换,周期以普通型3年、长效型6年为参考。

知识点:防冻冷却液的作用是防止内燃机在使用过程中结冰或烧坏!它是装有内燃机和油动力汽车的发动机类型,其工作基础是通过燃烧产生热能,通过活塞、连杆、曲轴等机械结构转化为动力。在运行过程中,能转化为动力的热能部分很少,比例只有35%左右。剩下的大部分会被身体吸收或者通过进排气挥发掉,所以需要一个 冷却系统 ,以免造成身体融化变形。

图1:内燃机的运行状态

图2: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

防冻冷却液的主要成本水乙二醇/丙二醇/甘油缓蚀剂着色剂等水是防冻冷却液的主要成分,但仅仅依靠水并不能实现有效的防冻和冷却。因为水在常压环境下的沸点只有100℃(摄氏度),而内燃机很容易超过这个标准;也就是说,水作为一种冷却剂,很容易达到热饱和的状态,然后它就不能持续不断地吸热和散热来保持身体恒温。

同时,水的冰点只有“0℃”,水凝固后体积会膨胀。如果冰点不降低,水箱可能会“爆裂”。所以需要加入以上三种醇类物质,其中乙二醇的制造成本最低,流动性最好,与水以“6:4”的最大比例混合时,冰点可降至-48.3摄氏度,沸点超过197摄氏度,所以防冻冷却液的主要种类都是乙二醇基的,可以说明主题。

为什么要定期更换防冻冷却液?原因一:防冻液的主要成分包括缓蚀剂,在高温高压环境下会逐渐失效。普通防冻液往往需要3年左右更换一次,否则管道内部会出现无法识别的腐蚀,一旦能检测出来,问题就大了。一些A型长效防冻液号称终身免维护。但是这类车辆的使用还是不够科学,因为没有不会改变缓蚀剂性能的防冻剂。

原因二:错误的防冻液添加方式会不断改变防冻液成分的比例!因为防冻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在使用汽车的过程中,水一直在蒸发,所以防冻液总会不断减少。总量减少后,汽车用户往往选择添加同类型的防冻液补充剂,但这种方式是错误的;因为补水后蒸发的主要成分是水,反复补水后会出现乙二醇含量过高,几乎没有水的问题。整个水溶液的冰点必然会发生变化,流动性差也会增加泵的运行负荷,因此需要定期更换整个水泵。

总结:加防冻冷却液的标准方法不是尽量少加,而是加不含杂质的蒸馏水。当车辆按照补水三次、防冻一次的顺序使用时,发动机的温度控制将始终处于理想的标准线。至于整体替换,其实很简单。说白了就是放空和填充;需要注意的是,废液要妥善处理,因为乙二醇有剧毒;同时,排出第一次加注后的气体,并在液位下降后再次将其加注到合理位置。

汽车水温低对发动机会有影响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