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铅酸电池工作原理:铅酸电池中的正极(PbO2)和负极(Pb)浸入电解液(稀硫酸)中,两电极之间会产生2V的功率。这是基于铅酸电池的原理。充放电后,阳极、阴极和电解液会发生如下变化。

当电池连接到外部电路进行放电时,稀硫酸会与阴极和阳极板上的活性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硫酸铅。硫酸成分通过放电从电解液中释放出来,放电时间越长,硫酸浓度越低。消耗的成分与排放量成正比。只要测量电解液中硫酸的浓度,即测量其比重,就可以知道放电量或残留量。

由于充电时阳极板和阴极板上产生的硫酸铅会分解还原为硫酸、铅和过氧化铅,电池中电解液的浓度会逐渐增加,即电解液比重会增加,逐渐恢复到放电前的浓度。这种变化表明电池中的活性物质已经减少到可以再次供电的状态。当两极的硫酸铅还原成原来的活性物质,等于充电结束,阴极板就会产生氢气。

铅酸蓄电池由什么组成

蓄电池由正极板、负极板、隔板(纸)、铅钉、蓄电池外壳、盖、正极、负极、胶帽和电解液组成。

排气电池的电极由铅和氧化铅组成,电解液为硫酸水溶液。主要优点是电压稳定,价格低廉;缺点是比能量低(即每公斤电池储存的电能),使用寿命短,日常维护频繁。老式电池一般寿命在2年左右,需要定期检查电解液高度并加入蒸馏水。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铅酸蓄电池的寿命越来越长,维护也越来越简单。

铅酸电池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有一个顶部可以拧开的塑料密封盖,上面还有一个通气孔。这些充液盖用于充纯水、检查电解液和废气。理论上,铅酸电池在每次维护时都需要检查电解液的密度和液位,如果有不足的地方就加蒸馏水。但随着电池制造技术的升级,铅酸电池已经发展为铅酸免维护电池和胶体免维护电池,不需要在铅酸电池中加入电解液或蒸馏水。阳极产生的氧气可以在阴极吸收,实现氧气循环,防止水分减少。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正极板的活性物质为二氧化铅粉末,充满电以后看起来有点偏棕色。负极板的活性物质为海绵状铅粉末,充满电以后为金属铅的灰色。放完电时二级板均为灰白色。
放电时:正极板二氧化铅转化为硫酸铅,酸中的氢离子得电子转化为水。负极板铅粉末也转化为硫酸铅,硫酸根失电子在负极产生电子。电子在外回路中产生电流。
充电时:与上述过程相反,硫酸铅转化为具有不同能量状态的二氧化铅和纯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