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底盘新技术包括:

1、AWC:

S-AWC是三菱享誉世界的超级四轮控制系统。超级四轮控制系统可以控制前后轮的扭矩分配和各轮的制动效果,使车辆更准确地反映驾驶员的操控行为,最大程度地保证车辆的稳定性。

AWC车辆动态控制系统集成了以下技术:

(1)AYC(意识偏航控制系统)

AYC在后差速器上安装了扭矩传递机构,以控制后轮的扭矩差。汽车的横摆得到了有效的抑制,转弯效果得到了相应的改善。

(2)ACD(有意识的中央差速锁)

ACD采用电控液压多盘差速器,最大限度地优化不同驱动面的过载。

(3)有意识波动控制系统

ASC系统可以通过控制发动机的功率输入和各个车轮的制动力来优化汽车的牵引力输入,从而保持汽车的波动性。

(4)运动型ABS系统(运动型防抱死制动系统)

ABS系统可以保证驾驶员对转向的控制,保证紧急制动的情况下轮胎不会抱死。

2.DCT(双离合变速器):

DCT顾名思义就是两个离合器。结合DCT AT和MT的优点,不使用液力变矩器,使用两个液力变矩器。

齿轮交替工作,达到不间歇换挡的效果。目前,有大众DSG和福特Poweershift。

三菱SST,保时捷PDK等。采用DCT技术,换挡更直接,动力损失更少,还能降低油耗。

超过10%。

3.扭转差动系统:

托森差速器是恒时四驱,牵引力分配到各个车轮,具有良好的过弯和直线行驶性能。该系统能快速反映车辆的行驶状况,并对车轮功率进行分配。

传统汽车底盘好,还是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底盘更好?为什么呢?

新能源汽车底盘跟传统的汽车底盘会有一些区别,主要是底盘的系统里面的系统会有一些变化,包含的有转向制动和悬架。这样才能够让整个车的舒适感提升操控性和安全性提高,所以影响是比较深远的。

新能源汽车的底盘系统一直在改变,也会适应于车载能源的多样性,更能够适用于高度集成的一些系统模块,并且不会限制汽车的空间,在外部的造型设计也会有所不同。底盘设计的时候,零件都会选择用一些新材料和一些新工艺,这样稳定性会变得更高,总体上的要求就是会要求轻量化有一些新材料,让底盘的发展方向有所改变,走向另一个高度。主要采用的一些轻量化的材料,有轻质合金材料,还有高强度的钢,这些需求量都会增加,在底盘上也会有铝合金的运用,还有镁合金的运用,这些需求量也一直处于增长的态势,通过一些研究会发现一些新型的设计,能够满足汽车零件的要求。

也会发现稳定性变得更好一些,特别是底盘零件的稳定性,这也关乎汽车的安全性,所以底盘零件一定要有抗疲劳,抗损坏柔韧性和强度高的技能,这样才能够让汽车质量变得更高一些,还有一些压力技术的改变,能够自动减轻汽车的重量,在各个方面都会有一些发展。底盘在铸件的时候有着高性能的方向发展,会选择一些轻质经尺寸保密的方向进行发展,这样制作出来的底盘才会变得节能高效,还有着绿色环保的效果。

在机械加工底部零件的时候也会抛弃传统的模式,有一些新的模式加入变得更加有柔性,这样的模式会更高效更精密,也是一种新的发展趋势,能够将一些绿色加工技术融入到其中。

请问一下,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布局有哪些特征?

从初期第一辆汽车诞生至今天,汽车底盘技术发展历经较长时间,从整个底盘模块进行分析,其内部转向、悬挂等系统技术在不断实践应用中,获取较为成熟的经验。针对新能源汽车而言,其内部动力系统的变更,促使底盘系统也需进行动态化调整,以此与动力系统完美匹配,保证整个汽车系统处于合理范围内。

如动力系统减速器衔接口,应综合考量现下实际状况对其输入信息进行不断优化,亦或进行再次优化设计;动力转向系统需配置全新的转向动力源,各零部件、管路需开展精准性调整优化,从现下新能源汽车实际发展状况,其自身底盘布局特征涵盖以下几方面内容:

①新能源汽车底盘布局,可最大限度借鉴原有汽车底盘结构,与其自身工作基本原理应保持统一性。

②新能源汽车底盘属于机电一体化工程,其不仅包含电子控制系统、电动化辅助系统,而且涉及驱动电机系统、动力电池系统等。为保证其自身底盘布局设计更具合理性,需充分将其与电气、机械等多个专业联合实施,以此保证其具有协同性及可靠性。针对整体实际布局设计而言,需与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相吻合,并综合性考量传动、转向系统等。


③新能源汽车底盘设计,也可选取统一性设计模式,最大限度可减少各类零部件,充分发挥其自身能源多元化,依托整体化布设可进一步节省内部空间,保证整车外部形态优良性。

底盘作为汽车核心构成之一,其内部涵盖多个子系统,整体布局直接关乎汽车自身操控性,现下新能源汽车底盘布局设计优化,多以原有燃油汽车为核心基础开展优化。但因新能源汽车自身驱动系统与其存在较大差异性,所以具体布局规划应结合实际状况,底盘布设过程中主要包含动力电池、汽车辅助设备等,相较于原有燃油汽车其布设更具灵活性,对整个车辆产生影响更为凸显。为保证车辆使用更具可靠性,需充分结合实际状况,合理布设底盘,确保其布局更具科学性,为新能源汽车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汽车底盘在未来会朝哪个方向发展

汽车底盘控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2018年全年汽车产销量统计情况

2018年12月,与上月相比,汽车产量略降,销量小幅增长;与上年同期相比,产销均呈较快下降。1-12月,汽车产销同比均呈小幅下降,降幅比1-11月略有扩大。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汽车整车制造行业需求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12月,汽车生产248.22万辆,环比下降0.65%,同比下降18.39%;销售266.15万辆,环比增长4.46%,同比下降13.03%。其中,乘用车生产205.46万辆,环比下降3.22%,同比下降21.27%;销售223.31万辆,环比增长2.74%,同比下降15.84%,商用车生产42.75万辆,环比增长13.88%,同比下降0.98%;销售42.84万辆,环比增长14.43%,同比增长5.24%。

累计方面,2018年12月汽车产销量已持续数月下降。而就全年来讲,2018年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780.9万辆和2808.1万辆,与2017年相比,同期分别下降4.2%和2.8%。

对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助理许海东分析称,2018年汽车产销增速低于年初预期,原因一方面是购置税优惠政策的全面退出;另一方面则是受宏观经济增速回落、中美贸易战,以及消费信心等因素的影响,短期内仍面临较大的压力。但他同时表示,目前我国汽车产业仍处于普及期,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汽车产业已经迈入品牌向上,高质量发展的增长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7万辆和125.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9.9%和61.7%,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8.6万辆和98.4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7.9%和50.8%;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3万辆和27.1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22%和118%;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均完成1527辆。

预测:2019年中国汽车销量为2810万辆,与2018年持平。其中,乘用车预计销售2370万左右,与2018年持平;商用车预计销售440万左右,同比增长约1%左右。同时预计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售16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30%左右,汽车出口预计达100万辆左右,与2018年基本持平。

对于2019年的中国车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表示,2019年三线以下城市消费能力下降,低端SUV受波及大,同时中国汽车需求增速放缓,未来3年内将维持“L”型发展态势。

2018年1-12月中国汽车生产、销量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前瞻产业研究院整

1、汽车底盘控制技术特征分析

汽车底盘作为构成汽车整体的重要部件,其主要功能主要是实现汽车的灵敏加速、减速、转向等功能,底盘控制技术原理是利用车轮法向力及给定路面附着系数对汽车侧偏角、车轮滑动率进行精确控制,从而实现对轮胎侧向力与纵向力的合理调节。底盘控制的根本目的就是控制汽车轮胎与地面之间的附着力,达到保证行车安全性、稳定性、主动性与舒适性等目的。作为一项复杂的专业技术,汽车底盘控制技术是通过利用不同控制系统实现对同一个控制目标的共同或单独控制,像离散型路面上汽车的行车稳定性就是通过WS、ABS、ESP以及AFS技术实现控制的;利用一个控制系统实现对多种变量的同时控制,TCS技术作为各种典型可有效实现对轮胎滑转率及角加速度的有效控制;利用一套控制设备实现多种功能控制,比如底盘控制系统利用车轮的轮速传感器实现对速度的有效控制。

2、汽车底盘控制技术现状分析

汽车底盘技术的发展是伴随着汽车行业的进步不断发展的,对底盘控制技术的分析可从制动控制系统、悬挂控制系统及转向控制系统三方面入手。
当前汽车底盘控制技术中制动控制系统主要以ABS(防抱死制动系统)、ESP(汽车动力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为主。ABS系统中主要控制滑动率,滑动率保持着30%的时候,汽车制动力系数与地质制动力保持最大,偏离30%这个数值之后,汽车制动力系数、地质制动力的变化将会非常不稳定,因此对于汽车运行性能的负面影响也较大,所以必须应用ABS系统严格控制滑动率,轮速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作为控制系统的关键部件,加强研究与应用对于确保滑动率有重要意义。

ESP系统通过控制车轮纵向力大小及匹配情况来实现对汽车横摆运动的控制,以保证汽车操纵的灵敏性、灵活性与方向稳定性,不过比起ABS系统ESP系统需要用到更多的传感器,以便在汽车运行中通过传感数据采集完成对汽车实际运行状况的精准控制。

汽车底盘控制技术中悬挂控制系统目前主要以ADC(连续性阻尼控制系统)与ARC系统为主。ADC系统利用车轮垂直加速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与阻尼器比例阀实现控制功能,通过对悬挂阻尼器最佳阻尼系数的计算完成对比例阀的协调,从而获得汽车运行中所需要的震动性能,保证汽车运行时的平稳性、舒适性与安全性。ARC系统通过控制稳定杆左右及垂直方向上的相对位移来完成对车身倾侧方面的平衡控制,将倾侧角控制到接近于零,从而提升汽车运行舒适性,另外还可通过控制前后主动稳定杆来调节倾侧力矩的分配,
改善汽车机动性与安全性。

汽车底盘控制技术中转向控制系统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EPS(主动前轮电动助力转向系统)、RWS(后轮转向系统)等系统。EPS系统可显著减轻汽车行驶过程中路面对转向盘的冲击,促使转向盘自动回正,这种功能的实现是利用转向转角传感器、力矩传感器等实现,应用优势显著。RWS系统主要由执行机、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等构成,根据执行机构运行情况还可分为整体式与分离式情况,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是整体式机构,未来研究重点着重放在提升执行性能上,以便进一步提升汽车整体性能。

3、汽车底盘控制技术发展方向探讨

汽车底盘控制技术中的悬挂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是相互关联合作的,控制系统整体运行效果越好,汽车整体性能就更为优越。从当前汽车底盘控制系统构成就可以看出其未来技术的发展应用趋势,汽车未来发展中底盘的电子控制系统将会积极尝试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有机结合实现多层面的精准控制。就目前而言,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步。全方位底盘控制(GCC)作为目前技术研究的一大主要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更加多元、更高层面的底盘控制单元来实现对整体系统的有效控制,汽车运行中该系统对驾驶员的习惯、驾驶意识等进行识别,在监督底盘控制子系统运行情况的同时完成控制单元运作的全面协调,以此来保证汽车运行的安全性,提升控制系统运作灵敏性,实现对底盘分工系统的高精控制,进一步提升汽车在安全、行驶方面的诸多性能。ESP二代系统的研发作为另一主要方向,是通过三个系统的高度有机结合来构建更高的控制层,从而促使汽车在运行安全性、舒适性、稳定性方面得到进一步延伸,利用网络化连接技术改进系统运行性能。就目前来看,两种系统技术的研究都有一定难度,但是通过持续研究探索更多的技术难题势必会被解决,从而促使汽车底盘控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更进一步。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汽车底盘控制技术与汽车运行安全性、稳定性、舒
适性密切相关,加强底盘控制技术中转向系统、制动系统、悬挂控制系统的应用研究对于未来进一步提升汽车整体性能有积极意义,可有效指导汽车未来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