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时代以游猎为生的氐羌部族,主要分布在我国北部和西北部的广大地区。在5000余年的民族变革中,它经历了中华大地各部族间的征战、吞并、分裂,以及在不断的迁徙中与多方地域的土著氏族或部落进行融合,由此出现了目前我国半数以上的民族具有羌族成分的事实;另一方面形成,变原来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氐羌部族,为如今只存于四川松潘以北岷山地区、人口稀少的羌族。
任何一个民族原有的古老文化和习俗,都会伴随着岁月的演变更替、民族间的交流融合而日益丰富。羌族是一个具有民族语言而没有文字,保留着许多古老习俗的民族。但由于居住区长期与藏族毗邻,使某些生活方式、歌舞称谓和祭祀崇拜等方面受到藏族风俗习惯与宗教的影响。但即使是这样,属于羌民族自身无论在建筑、祭祀形式、传说、民间工艺、歌舞等方面,仍然遗留下诸多闪耀历代辉煌,保留着充满古拙而浓厚羌风遗韵的人文景象,令人瞠目、赞叹而流连忘返。
四川是个山多、河流多,地形复杂的省份。若想深入川北羌族地区,去亲眼目睹充满异域风采的民俗歌舞活动,那必须从成都出发先到四川藏族羌族自治州首府茂县,然后再奔赴岷山之中的各个羌族集聚地。
要想考察羌族古老的礼仪舞蹈《克西格拉》,就必须花上将近一天时间,在高山叠嶂的重重包围中驶过漫长的柏油路、石子路、土路和用脚踩出来的羊肠小路,当地平线上出现了座座矗立于高山之颠、朴实无华的羌寨“邛笼”时,那距离目的地岷山深处的西尔地区麻窝乡西尔瓜子寨就不远了。
出于古羌人之手,高耸挺拔和造型不一的“邛笼”建筑,不但在我国56个民族中是唯一的,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而且它作为古老羌族的文化符号,拥有着高度的建筑科技水平和丰富的人文内涵。
早在《后汉书·西南夷传》中,就对古羌部族冉駹人的住所“邛笼”有“依山居止,垒石为室,高者至十余丈”的记载。匍匐于这些守卫山寨“邛笼”之下的,便是羌民的居所 — 依山而立、鳞次栉比、古朴而凝重的灰白色石头房子。一挂挂晾晒在不同高度屋顶上或垂落在石室窗下的火红辣椒和金光灿灿的玉米棒子,赋予了蔚蓝天空下每座石头房子无限的生机。
而且别于他族的是,这里每座房子的屋角上,都叠放着大小不一的白色石块,但这绝非出于“装饰”而是来自在远古时期羌族祖先与外族交战,在寡不敌众、面临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得到白石神的搭救而使羌族绵延至今的传说。此后,羌族对白石神的崇拜和敬仰便留存至今,至使羌民们以通过在屋角堆放白石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白石神的崇拜,同时获得神灵的保佑。
羌族是个性情豪爽、喜爱歌舞的民族。羌族的歌舞主要分为两大类:祭祀舞蹈和自娱性舞蹈。羌族自古笃信万物有灵而崇拜多神,认为亡灵对生者有着重大的影响而对丧葬礼仪尤为重视。
这里要谈及的《铠甲舞》便是祭祀中的一种礼仪性舞蹈,是古代将士出征前或为村寨中德高望重的老人、民族英雄举行追悼、超度亡灵时所举行的歌舞活动,羌语称之为《克西格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