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斡尔族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11-12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时,聚居在大兴安岭西北的就是达斡尔族先民。然而,达斡尔族的形成是在明代,从这时期起才有确切记载达斡尔民族活动的史料。
在明代,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黑龙江北岸。这里水源丰富,土地肥沃。他们经营农业、种植麦类、放牧牲畜、林中狩猎,并与周邻进行生活用品交易。此时达斡尔族的氏族组织是“哈拉”。“哈拉”是同一个始祖的后裔。后来从“哈拉”分化出“莫昆”,“莫昆”是“哈拉”的分支。此时出现了氏族贵族。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据《清太宗实录》卷一八、卷四四记载,当时的达斡尔族与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均是后金辖属的部分。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民族园东广场中央矗立的民族图腾圆柱
清康熙年间,达斡尔族人民配合清军反抗沙俄侵略。使黑龙江流域恢复了安定。清政府将达斡尔族屯落逐渐南迁到嫩江流域及其支流。并对达斡尔族原有氏族组织哈拉、莫昆根据军事的需要编为旗、佐,并进行调整,使达斡尔族的旗、佐在布特哈、瑗珲、墨尔根、齐齐哈尔、呼伦贝尔、呼兰、伊犁、塔城等地驻防,镇守边卡。达斡尔族经过旗佐制度,加速了封建化过程。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达斡尔族人民也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之下。清末的移民垦荒政策,使大批达斡尔族的土地被侵占;有的达斡尔人沦为雇工。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沦陷,达斡尔族人民不堪欺压,愤起反抗侵略者,在抗日联军活动较为频繁的嫩江、讷河、莫力达瓦地区,达斡尔族群众积极支持抗日联军,为部队送粮、掩护伤员,协助抗联队伍渡嫩江,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正式宣告成立,实现民族平等。
特别是1958年8月15日,在达斡尔族居住较集中地区,成立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从此,达斡尔族人民与五十五个兄弟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在祖国大家庭内与十亿多人口的汉族享有平等的地位。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为达斡尔族的社会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达斡尔族的族称族源
“达斡尔”是达斡尔族人的自称,其含义至今尚无明确的答案。仅是根据达斡尔人自称的音译,汉语音译有各种写法,写成达库尔、达呼尔、达户、达古鲁、达瑚尔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经过民族识别,最后定名为达斡尔民族,从此成为固定的民族族称。
关于达斡尔族的族源有下列三种观点:
(1)契丹后裔说。达斡尔文人郭克兴在《达斡尔记略》中指出:“达斡尔旧作大贺,土人音为搭呼鲁,传为契丹贵族。”把达斡尔视为辽契丹大贺氏的延续,其根据是“达斡尔”这名称是从“大贺氏”音译,在《辽史》、《辽金元三史语解》中均有反映。清代乾隆皇帝在钦定《八旗姓氏通谱》一书中,也主张达斡尔即大贺译音。
民国的《黑龙江志稿》等志书,也表示了这种看法:辽亡以后,一部分居住在黑龙江上游的契丹人,就是达斡尔族的先民。在《黑水先民传》、《呼伦贝尔志略》、《呼兰府志》、《满州三省地志》中也沿用此说,契丹史专家陈述教授从达斡尔的传说故事、地理、古迹、语言、风俗、宗教等方面,论述了达斡尔族起源于契丹。
(2)蒙古分支说。由于达斡尔族语与蒙古族语都属于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族,它们之间有很多相同和相似成分,因此有人认为达斡尔族是蒙古族的分支。其根据是《蒙古秘史》一书中记载的十三世纪的蒙古某些词汇,在现代蒙古语中已不存在,而在达斡尔族语中仍然保存着。
辛亥革命以后,达斡尔族中有些人参加各种政治活动,曾以蒙古族或蒙古分支的身分出现,造成达斡尔族是蒙古族分支的观点流行起来。有一位叫郭道甫的达斡尔族郭贝勒氏人,写过《达斡尔蒙古考》一书,对达斡尔族就是蒙古分支的论点传播起有重要的影响。
(3)土著说。土著说者认为,达斡尔人最初分布的黑龙江及精奇里江河谷,隋、唐时是室韦各部的分布地,当时已有一些部落向中原王朝通贡。以后辽、金、元各代都在这些地区行使管辖权,明代曾于达斡尔族在江北的旧居地带建立托木河、卜鲁丹河等卫所,故达斡尔族应是黑龙江以北土著民族的后裔,与隋、唐时室韦某些部落有很深的渊源。另一些人还根据达斡尔族关于其祖先曾建“黑水国”的传说,认为其族源和隋、唐黑水部某些部落有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