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文字记载的朝鲜文学约在公元前1世纪左右出现。之前的口头文学主要是古代神话传说和歌谣。三国时期高句丽琉璃明王所做的《黄鸟歌》被认为是最早的四言汉诗。三国时期的其它主要汉诗还有定法师的《孤石》、乙支文德的《遣隋将宇仲文》等五言诗以及新罗真德女王送给唐太宗的五言排律《太平颂》。《太平颂》还被收录到中国的《全唐诗》。三国中的百济文化也很发达,不过没有多少作品留世。新罗统一三国后的诗人和作家崔致远,有很高的汉文学造化,被奉为韩国汉文学的奠基人。三国时期,借用乡札标记用本国语言进行创作的新罗乡歌开始出现,成为韩国国语文学的开始。新罗统一三国后,国语诗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真圣女王时期,大矩和尚与魏弘汇编了国语诗歌集《三代目》(888年,已失传),可见当时国语诗歌发展的繁荣。现存的乡歌主要是《三国遗事》记载的14首和《均如传》记载的11首,主要有四句体、八句体和十句体。创作于新罗真平王时期的《薯童谣》和《彗星歌》是最早的两首乡歌。继新罗乡歌之后,国语诗歌在高丽时期出现了高丽歌谣(长歌)、景几何体和时调等多种形式。汉文诗歌方面,在11世纪出现了朴寅亮、金富轼、郑知常、金黄元等一批有才华的诗人。

  12世纪末,由于武臣专政,许多文人被流放或遁迹山林。一些田园诗歌在这一时期随之出现。李仁老、林椿、吴世才等“海左七贤派”诗人代表着这一文学潮流。韩国著名唯物主义诗人李奎报也出现在这个时期。被称为“韩国李太白”的李奎报是最早描写民间疾苦的诗人,为韩国现实主义诗歌奠定了基础。高丽末期的李齐贤是和李奎报齐名的诗人,二人被称为是高丽文学的双璧。在韩国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稗说文学始于高丽时期。

  这一体裁打破了骈体文的束缚,在散文领域开拓出一个新的境地,从而促进了后世小说体裁的产生。朝鲜族民间传说有历史传说、人物传说、地方风物传说和动植物传说等。风物传说和动植物传说的代表作品有《金达莱》、《百日红》、和《三胎星》等。民谭多是生活故事和幻想故事,主要的作品有《年轻的大力士》、《红松与人参》和《母子情深》等。

    这些故事在人物关系上,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十分鲜明。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小说、诗歌等开始发展,诗歌和小说有《闻安重根报国雠事》、《感中国义兵事五首》、《晨星》、短篇小说《梦天》等。

  “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抗日武装斗争的展开,朝鲜族文学得到蓬勃发展,流传于抗日根据地的革命歌谣和戏剧,揭开了现代朝鲜族新文学的序幕,其中如《反日歌》、《民族解放歌》、《统一战线歌》、话剧《血海之唱》等,为朝鲜族文学增加了抗日救亡斗争的新内容。这一时期短篇小说和诗歌的代表作有《暗夜》、《名落孙山》、《北斗星》、《五月的红心》等。

    另外,民间文学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朝鲜族民间文学工作者在东北朝鲜族居住地区搜集整理了五千多篇民间故事,结集出版了《延边民间文学作品集》(朝鲜文)、《朝鲜族民间故事选》(汉文)等20多部。

  其中,由郑吉云搜集整理的《年轻的大力士》、《六兄弟》、《百日红》等被选辑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1982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翻译出版《朝鲜族民间故事选》,第一次向其他民族的读者系统介绍了朝鲜族民间故事。1983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金德顺故事集》(裴永镇整理翻译),是我国首次出版的民间故事家本人专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