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的多音字组词(蒙(mēng)料、蒙(mēng)松)
“蒙”是个多音字,【méng】、【měng】、【mēng】三个读音。
我们用这几个读音来组词造句。
【méng】蒙昧、蒙上一张纸、蒙受损失;
【měng】蒙古、内蒙古、外蒙古;
【mēng】蒙骗、瞎蒙、蒙人;
一,蒙料和外蒙料:
在收藏行业里“蒙”一般来说不是个好词儿。
蒙料和外蒙料,通常的意思是假货、蒙外行的意思。
或许店主会跟你说:“这是蒙料的”、或者说“这是外蒙料的”,非常委婉的跟你讲出这件是假货的实情。
还有一种用法,蒙头料,意为没有开窗的、石皮包裹的料子,赌性很大。
绿松石、翡翠赌石的时候常用到。
二,蒙松:
谈及蒙,人们的第一反应则是蒙古、内蒙古、外蒙古。
那么绿松石的产地到底是哪些呢?
常见的产地有中国湖北、马鞍山、陕西白河、美国、伊朗等地。
那么,内蒙古或者外蒙古到底产不产绿松石呢?
咨询了同行从业者后得知,外蒙古的确有绿松石产出,但是品质不高,达不到宝石级别的要求。
那么这些到处卖蒙松到底是什么材质呢?
注:最新鉴定结果
我们拿到一件标本去鉴定中心送检,得出的结论为“碳酸盐类”,与以前的仿品菱镁矿染色材质相同。
注:一年前的鉴定结果
这篇文章写于2019年5月30日,链接如下:
【小火说】绿松石仿品新技术实战
非常大的可能性是同样的东西,换了名字来销售,则更具有迷惑性。
从做工上来看,左边的要比右边的更为精细规矩,或许是工艺进步了。
三,卖蒙松到底算算售假?
这个话题应该一分为二的来看。
真绿松石也好,染色菱镁矿也罢,都是作为工艺品来销售的,如果告知消费者实情,这也不算售假。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个确实无可厚非。
毕竟现在高品质的绿松石价格不菲,动辄克价过千也是常态。
就好像买奢侈品包一样,LV、爱马仕买不起,买个高仿背背也挺好看。
注:图片摘自LV官方网站
但是不告知的情况下,那就有点儿售假的嫌疑了。
如果当成真绿松石卖,那就是绝对意义的卖假货了。
四,如何区分真伪?
这东西如果见过一次仔细观察过,则不会再买错。
如果没有见过,就比较容易看走眼。
总结有如下几处差异:
1,这种材料的密度比绿松石要稍大一点,这个特征只能靠经验来区分了。
2,基本上都会做到无铁线无白点,品相再完美的绿松石多多少少也会有些小瑕疵,当然精品除外。
3,颜色不绿松石有细微的差异;
4,破裂面(也就是切口的地方)与绿松石不同;
就以上几点差异,我们用照片对比来看。
注:左为绿松石,右为仿品
从宏观来看,貌似看不出什么太大的差异,微观细节处,我们再来对比。
我们仔细观察雕刻的刀工感觉,左边的绿松石瓷度很高,刀工留下的破裂面瓷感很强。
但是仿品的破裂处没有瓷感,有点面了吧唧的感觉,且有挫顿感。
这个角度可能会看的更清晰一些。
这种雕工破裂面的特征,是不是个例?
为了验证这个判断,小火在网上找到了几张标明绿松石蒙料的图片。
仔细观察破裂面,与我们的标本雕件具有类同的特性。
为什么只有破裂面感觉糙和面呢,表面为什么感觉瓷度这么高呢?
按理说一块料子的硬度应该是相同的,抑或是相近才对。
或许是一种市面上称之为加瓷的技术,由于材质的限制在雕刻的时候会留下这种痕迹,在抛光加瓷的过程中没有被覆盖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