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消息,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20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智慧金融峰会于今日在北京举行,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
刘晓春表示,技术本身不能提高客户的还款能力,技术本身也不能提高客户的道德水准,这个当中就要我们去找到相应的数据、方法。而数据和方法本身里面还含有法律和制度的约束。所以,我们对这些产品的创新,不仅是需要科学技术,还需要我们的金融技术、我们的制度技术。
以下为嘉宾发言全文:
各位朋友好,关于金融科技或者说互联网金融,我认为只是我们金融史上的一段小插曲。从长远来看,科技总会被广泛地使用。当整个金融体系都用上了科技,或者说我们现在讲的所谓的数字技术,那么金融还是金融,无所谓所谓的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数字金融,不可能在所谓的金融之外有一个互联网金融的概念。所以,这只能是说一个小插曲。
现在为什么讲要数字化转型?是因为在整个经济往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当中,作为金融也要跟上这个趋势。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特别要强调金融科技或者说数字化金融、智慧金融。
对银行来讲,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毫无疑问,toC端大家怎么能更好地让金融触达客户,让客户有更好的体验,这是非常必须的。但是我认为对银行来讲,现在有更多的问题需要通过技术能够更好地来解决。
首先,我们从客户端来讲。我们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集团性企业,而这些集团不仅跨地区,还甚至全球布局。从集团内部来讲,不仅是一个行业的,甚至是一个产品的,它有些是跨行业、跨产品的,这是从行业角度来讲。另外一个,从所有制角度来讲,集团下面并不是铁板一块,有控股的、参股的,也有财务投资的,还有合作的。这个和我们传统对企业风险的评估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在现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面,银行怎么来评估这一类集团企业包括集团企业下面子公司的个体风险,这个在数字技术上面或者我们金融科技上面,能不能够帮助银行来找到这样一些风险管理的规律或者方式方法,这才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对金融科技非常需要的一个方面。
第二方面,现在新兴的行业、新兴的产业越来越多。这些新兴的产业、行业的运行规律和我们传统进行风险评估时候的那些产业的运行规律不太一样。我们传统主要是讲投入产出,计算的是投入产出。但是现在许多行业产业对它的投入产出很难进行评估。比如说文化产业(比如动漫),在支持动漫的时候,你没法估算某一个动画它最后能够是否为市场所接受,某一部电影最后有很高的票房,那么它的投入产出到底怎么样,它没办法估算。其它比如说像康养、旅游,像新兴的科技创新公司,像这些我们怎么来寻找他们的运行规律、风险规律?找到支持这些行业的一些方法,这也是希望能够通过金融科技技术,能够提高我们风险管理的能力。
第三,现在商业模式越来越多,特别是数字科技的应用,我们今后数字社会的建设,许多行业会更多地寄托于数字技术,包括这些公共平台会越来越多。像对这样一些新兴的商业模式,怎么来评估我们客户的风险及风险的规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怎么来为他们服务,这也是银行的新的客户,也需要我们能够借助于新兴的技术,来提高我们的管理能力、我们管理的针对性。
第四,现在整个金融环境在发生变化,我们讲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在建立,企业有更多的投资渠道,有更多的融资渠道。一方面当然对我们银行带来了竞争。但是另一方面,也对我们怎么来评估企业的投融资风险,带来了新的课题。原来我们评估企业的资金来源应用相对比较简单,但是现在企业有更多的融资渠道以后,实际上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资产负债管理能力的风险更复杂了,我们银行怎么来管理这些风险,包括现在比如说这两年比较多的股票质押融资的爆雷、债券的爆雷,实际上这些都是金融市场发展的结果,也是企业面对新的金融市场,资产负债管理没有跟上所造成的。所以,对银行来讲,也要评估这一类风险,这一类风险也牵扯到许多新的数据、新的规律,需要我们利用新的技术去寻找新的规律。
再一方面,从我们银行自身来讲,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现在也有了非常非常大的变化。我们原来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主要就是存款和贷款,但是我们以资产这一块来讲,现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当中信贷资产大概只占了一半左右,有些银行甚至于低于一半,也就是说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当中有更多其它类的资产,对我们银行自身的管理就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内部的管理也更复杂了。代加上我们现在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对银行自身的资产负债管理或者经营也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也带来了许多管理的复杂性。像这样一些(问题),也需要我们通过应用新的数字技术来强化、提升我们的管理能力,使得我们银行自身的运作更有效、更精准。
这是我们目前银行真正要遇到的一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研究什么呢?实际上首先就是要研究金融问题,也就是我刚才讲的这些(问题)本身都是金融问题。我们讲云计算、大数据本身是一堆数据,你怎么去采集这些数据,关键是要找到这些数据和我们业务之间的相关性。比如我们讲信贷业务,通过什么渠道,找到哪些信息、哪些数据,这些数据和我的信贷风险之间的相关度是什么?相关度多高?或者说在什么情景下面、什么情况下面,或者说什么场景下面某些数据和信贷风险是相关的,但是你换了一个环境,可能就没有什么关系了。所以,不是说数据越多越好,什么数据都需要,而是说你要和信贷风险有相关性。
再比如说,我们还要找到哪些数据、哪些方法对信贷的借款人具有强约束力。我们放贷款的目的不是为了放贷款,放贷款是为了要收回贷款和本息。这个不仅要考虑到客户有没有还款能力,也要考虑到客户有还款能力而不还款怎么办,那你就要有强制的约束能力。
所以,技术本身不能提高客户的还款能力,技术本身也不能提高客户的道德水准,这个当中就要我们去找到相应的数据、方法。而数据和方法本身里面还含有法律和制度的约束。所以,我们对这些产品的创新,不仅是需要科学技术,还需要我们的金融技术、我们的制度技术。
我刚才也讲了,包括我们自身的资产负债管理,也要找到这些数据之间的关系,才能够更好地来管理好我们的资产负债。对企业我刚才讲了,比如说集团性企业的风险,比如说新型行业产业的风险,再比如说新兴商业模式的风险。针对这些,我们需要找到数据之间的关系。这些数据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应该是大家可以公开进行探讨的,因为每一个银行、每一个金融机构针对的客户是不一样的,所需要的数据也是不一样的,或者说针对的场景是不一样的,你所需要的数据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可以交流,大家互相借鉴,但是并不存在所谓的商业机密问题。我觉得现在有些企业好像说这个是商业机密,把它保密起来,我觉得毫无必要,是多余的。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随着5G、随着数字科技的发展,今后我们会有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场景的越来越多的公共平台企业。这里就带来一个问题,这些公共平台怎么和社会相处?我认为这些公共平台应该是开放式的平台。我们都在强调要打通信息孤岛,但是不能使得这些平台本身成为信息孤岛,它应该是为各行各业打开它这个平台,让各行各业能够在这个平台上面更好地运行,能够提升整个社会的效益。在这个当中,这些平台也会有自身的生存之道。所以,在这个平台上,我认为你有能力为平台上的需求者提供金融服务,你就可以申请牌照。但是你再怎么申请牌照,你不可能满足天下所有的金融需求。所以,还是要让有能力做金融的到平台上来做金融。所以,平台应该开放。
第三,我们要建立相应的法规制度包括平台开放的相应的法规制度。这当中我想要特别强调的是,一方面我们有针对性的法规制度。另外一方面,我们执法必须严,必须标准统一,不能因为一些企业的特殊性或者说经济环境的特殊性改变执法的宽严度或者改变执法的方式,所谓区别对待这些,我认为从执法的角度或者执行监管的角度是不应该的。
我觉得金融科技也好,数字技术也好,有很广阔的应用天地。但是从金融角度来讲,归根结底要解决的是金融问题。所以,金融创新首先需要的是金融技术,然后是制度技术,最后才是我们的科学技术。监管一般情况下落后于市场的创新,这是对的,但是不能反过来说因为监管总是落后的,所以监管总是没道理的,甚至于说不要监管,这个逻辑我认为是不成立的。正因为监管落后于市场,所以更要促使监管跟上市场创新的节奏。这是一方面。
再一方面,并不是说是创新一定就是好的,创新也是具有两方面,有好的一面,也有可能有风险的一面,更何况我们对创新、对风险不能寄托于某个企业、某个人自身的道德能力或者说自身的风险管控能力,依然需要由监管来监管风险、控制风险或者说防范风险的发生。所以,监管一定要跟上市场创新的节奏,而不是说监管因为是落后而不需要监管了。
再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我们一方面要对创新宽容。第二方面,对监管也应该宽容,实际上监管本身也是创新。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可能会有一些过头的或者说不足的,这个也需要在实践当中不断地进行调整、调节,来真正地使得我们的市场、使得我们的创新,真正地是造福于市场,而不是危害于市场。
这是创新和监管之间我们要有一个平衡的看法,不是说只要是创新就可以无法无天。这样又带来一个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对满足需求怎么来看待。好比说普惠金融,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有需求,但是是不是所有的需求都是合理的?这个首先要分清楚。有些需求,比如说消费信贷、学生贷款,学生想消费没钱,他是有这个需求,但是这个需求是不是应该满足?从信贷角度来讲,你只要没有还款能力的资金需求都不是有效需求,都不是合理需求。比如说对于生活困难户,他需要的应该是社会补助,是公益的帮助,而不是信贷,信贷只能加重他的生活负担,不可能减轻他的生活负担。所以,需求不是说它至少满足了所谓的普惠,就好像是合理的,我认为不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刚才讲到的“学生的贷款”,学生缺钱,当然他自己没有收入,但是有可能是他家庭本身比较困难。他家庭如果本身比较困难,你还给他贷款,是更加造成他的家庭困难。另外一些学生可能是家庭并不困难,但是是因为他的父母在教育孩子当中,希望他能勤俭节约、勤俭理财,不希望他铺张浪费。你这个时候去给他贷款,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对他家长的不尊重,甚至于是对他家庭教育的冒犯。所以,我认为满足这样的需求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所以,我们不能说只要满足需求就可以。反过来来讲,我们从供求端来讲,比如说需求是合理的,小微企业、个人合理的消费信贷,普惠金融满足了,是不是就对了?我认为对于供给端,你也要认真地进行分析。也就是说需求端是合理的,但是你满足它的方式、方法本身也要合规、合法。如果说你用不合规、不合法的方法去满足这个需求,不能因为目的达到了你就是合理的,你就可以无法无天。所以,不能说你做消费信贷、做普惠金融就可以无法无天的。你要持牌经营,你的产品本身也要合规、合法。第二,你的这个业务本身对你自己这个机构也要是能够安全的、可持续的。第三,你所满足的普惠金融不仅要合规、合法,不仅是对你这个企业本身是能够安全的、可持续的,还要不对社会造成系统性的风险。如果说不合规、不合法,自身也有风险,甚至于对社会还造成了危害,那么你即使满足了一些所谓的普惠金融的需求,我认为也是不应该的。
所以,这个就是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我对智慧金融、数字金融的一些看法和认识,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