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中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合肥学院,沈阳理工大学,贺州学院,辽宁科技学院

1、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长沙市,占地面积317万平方米。跨湘江两岸,依巍巍岳麓,临滔滔湘水,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是求知治学的理想园地。中南大学由原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与中南工业大学于2000年4月合并组建而成。原中南工业大学的前身为创建于1952年的中南矿冶学院,原长沙铁道学院的前身为创建于1953年的中南土木建筑学院,两校的主体学科最早溯源于1903年创办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的矿科和路科。原湖南医科大学的前身为1914年创建的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是我国创办最早的西医高等学校之一。中南大学历经百年办学积淀,顺应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大势,弘扬以“知行合一、经世致用”为核心的大学精神,力行“向善、求真、唯美、有容”的校风,坚持自身办学特色,服务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团结奋进,改革创新,追求卓越,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拥有完备的有色金属、医学、轨道交通等学科体系,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辐射军事学,学校是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

2、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工信部和安徽省政府共建高校,国防科工局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45年,1960年被中共中央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刘少奇、朱德、董必武、陈毅、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工作,邓小平同志1979年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学校2005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9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学校深怀“工业报国”之志,秉承“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校训,以“培养德才兼备,能力卓越,自觉服务国家的骨干与领军人才”为人才培养总目标,形成了“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培育践行“爱国爱校、笃学问道、团结合作、尽己奉献、追求一流”的校园文化,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学校已经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基地。

3、景德镇陶瓷大学

景德镇陶瓷大学是全国唯一一所以陶瓷命名的多科性高等学府,是全国首批31所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之一、94所具有资格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的高校之一,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和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现已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陶瓷人才培养、陶瓷科技创新和陶瓷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学校坐落于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景德镇市,现有湘湖校区、新厂校区及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三宝陶艺研修苑,占地2265亩,校舍建筑面积近75万平方米,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陶瓷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文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系、体育与军事教学部等11个教学学院(部、系)及研究生院、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国际学院,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近2000人。历史沿革:学校肇始于1910年张謇、瑞澂、康达等人创办的中国陶业学堂(校址江西鄱阳)。1912年更名为江西省立饶州陶业学校。1915年更名为江西省立第二甲种工业学校,翌年在景德镇设立分校。

4、合肥学院

合肥学院是一所在“改革中诞生,开放中成长,创新中发展”的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其前身是创办于1980年的合肥联合大学,建校伊始提出“适当收费、不包分配、按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后勤社会化”的办学模式,引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学校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小岗村”。1985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和德国下萨克森州政府签署了按照“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办学模式,共建一所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协议,合肥学院(原合肥联合大学)成为德方在中国重点援建的两所示范性应用型高校之一。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原合肥联合大学和合肥教育学院、合肥师范学校合并组建合肥学院。

5、沈阳理工大学

沈阳理工大学前身是东北军区军工部工业专门学校,创建于1948年。1960年组建成立沈阳工业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沈阳理工大学。学校是辽宁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共建高校,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招收院校和教育部批准的招收高水平足球运动队的高等院校。学校占地面积11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4.4万平方米。校园内建有局域网,图书馆面积4万平方米,纸质藏书143.55万册。学生文化体育设施齐全,建有标准运动场和大学生文体中心,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学校建有东北地区唯一的兵器博物馆,是国家和辽宁省科普教育基地、辽宁省国防教育基地、沈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校现有16个学院(系、部),58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工学为重点,突出国防特色,理、工、文、经、管、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具备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学校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引领,不断加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一流本科课程建设。

6、贺州学院

贺州学院(HezhouUniversity)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坐落于桂、湘、粤三省(区)交界的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国首个长寿地级市、世界长寿市——贺州市。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43年的广西省立平乐师范学校,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贺州学院。2013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9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是教育部与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首批合作院校之一,教育部“新工科”研究和实践项目承担高校,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广西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广西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广西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之一。2016、2017年两次进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全国本科高校300强,2018、2019、2020年连续三年入选第三方机构软科发布的“中国最好大学排名”600强,其中2019年排名第473位。在《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20-2021)》分地区排行榜中,排名广西第12位。在2016-2020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前100排行第46位。

7、辽宁科技学院

辽宁科技学院坐落在辽宁省本溪新城,距沈阳桃仙国际机场20公里,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的前身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成立于1907年的本溪县立师范传习所。1948年东北解放后,更名为本溪工科高级职业学校,1958年升格为本溪钢铁学院。2004年5月,更名为辽宁科技学院。2015年,学校被确定为辽宁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变的本科试点院校。2016年,被确定为教育部重点支持的产教融合项目建设高校、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试点院校、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试点院校、“互联网 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试点院校。2017年,被确定为教育部“科学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全国首批试点院校、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百城千校”首批试点院校、辽宁省向应用型转变示范校。2018年,被确定为教育部首批新工科教育综合改革项目单位,国家发改委“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单位。2019年,教育部新工科项目获评中期优秀项目。2020年,获评教育部新工科教育综合改革优秀结题项目单位、辽宁省“1 X证书”试点院校、第二批省军民融合单位。